29汽车网

福州新区范围获批谋划已久 正式成为第14个国家级新区

发表于:2024-06-11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1日,福州新区范围获批谋划已久 正式成为第14个国家级新区
福州新区范围获批谋划已久 正式成为第14个国家级新区

  作为福建省会城市,福州主政者一直都有着“大福州”梦,刚刚获批的福州新区恰好代表了他们的战略构想,它将为这座城市迎来巨大的城市扩张变局。


 
  9月9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福州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
  福州新区位于福州市滨海地区,初期规划范围包括马尾区、仓山区、长乐市、福清市部分区域,规划面积800平方公里。
  上述国务院批复称,要把建设好福州新区作为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重大政策的重要举措,实现在更高起点、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推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推动福建积极参与、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国务院的批复还提出,要以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为主线,以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为动力,率先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把福州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
  这意味福州新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第14个国家级新区。
  事实上,《福州新区发展规划》获批早现端倪。
  9月6日,福州发改委官方微博发出一条消息称:“8月30日,李克强总理签批同意设立福州新区,福州新区位于福州市沿江滨海地带,规划总面积1892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约800平方公里,涉及马尾、仓山、福清、长乐的26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155.5万。”
  这条微博很快在福州传播开来,可不知何故,发布不久,福州发改委随即删除了这条微博,给公众预留了想象空间。
  福州谋划建设“福州新区”已久。
  2013年8月20日,福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意见》。而作为“核心区”的“马尾新城”规划设计成果已在2013年底报福建省政府审批。
  2014年福州市“两会”期间,由福州市市长杨益民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福州新区发展规划》(草案)已在国家发改委下属规划部门的协助下完成,正在积极申报福州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两年,福州市政府从未停止对福州新区的建设。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4年,福州预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将启动300个项目建设。截至2015年7月,福州又启动了78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09亿元,按照计划, 2015年将要完成336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其中,福州新区福清核电站(1号机组)、元洪投资区基础设施配套等75个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长乐瀛洲炎山片区等78个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福平高铁、滨海大通道、申远聚酰胺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2015年7月份,福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开始对外宣称,《福州新区发展规划研究》和10个专项课题已完成初稿,福州新区空间规划纲要、福州新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福州新区水资源论证报告等已完成编制,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查。
  这充分说明了福州建设新区的决心与意志,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的正式批复,或将会成为福州新区下一轮建设的政策动力。
  福州“副中心”
  早在1992年,福州提出了一个20年的发展规划,一个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概念应运而生。
  根据政府早期公布的数据,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规划区域总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340万,占当时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二。
  这个宏大的规划为福州新区的诞生埋下伏笔。
  2012年,福州市政府再次发现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20年规划跟当下实现的很多指标“相当吻合”。同年,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对福州大都市区建设作出部署,确定以福州中心城区作为核心区,包括周边县(市)和邻近地方,构建一个彼此互补,一体化及同城化的大都市区。
  起初,福州大都市区的设计较为宏大,它包括了福州五城区、福清、长乐、闽侯、连江、环罗源湾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宁德市、莆田市,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福州市委、市政府也制定了相应战略布局,以此推动与夯实闽江口经济圈。福州官方构想的方案为:加快建设福马线、福厦线(福州段)两条开放走廊,形成以马尾开发区为前导,福州老市区为依托,福清、长乐、平潭为南翼,以郊区、闽侯、连江为北翼,以罗源、闽清、永泰三县为后卫,以闽江流域和闽东北地区为腹地的格局。
  不过,在国务院批复的福州新区规划里,连江、罗源并未列入福州新区范畴。
  “福州新区实际上将福州所辖的地区进行划分,这些县市只是将福州新区建设作为平台和空间,如果按照福州新区的政策,这些地方的发展规模和层次便会有相应的提高了,优惠政策也有了,包括对外部资源吸引的条件也变化了。”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退休研究员林永健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称。
  2014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决心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发,以此构建福州经济“升级版”,并且出台了《福州新区建设行动计划(2014—2020年)》,推动新区建设。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震认为,对福州发展而言,福州新区更加重要,福建自贸区对厦门意义更大一点,对福州片区的意义并不大。
  在他看来,海西经济发展总体是三区双核心,所谓“三区”指平潭综合改革试验区、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福州新区,而“双核心”则指的是厦门和福州两座核心城市。
  “福州要面对一个现实,每次提到福建,首先想到厦门,没人想到福州。可作为一座省会城市,福州经济能量不可小觑,它事关福建闽北和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这也进一步说明福州新区的意义重大,它遵循了‘沿江向海’的发展战略。”刘震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林永健认为,“福州在城市发展上一直希望有所突破,故此对新区建设给予了很大的希望。”
  的确如此。
  2014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在福州新区规划编制时,便赋予了福州新区的多种功能,项目建设、产业升级、机制改革、平台建设、新型城镇化均列入福州新区的试验目标。
  一马当先的是基础建设。根据统计,2014年完成投资达到了1154.26亿元,滨海大通道、东部快速通道、东南快速通道(含道庆洲大桥)、沈海高速复线、福平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马尾新城三江口、闽江口等组团和琅岐生态旅游岛、长乐临空经济区、福清海港新城相继上马。
  “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是福州新区的产业使命。根据福州官方公开的数据,2014年海交会期间,福州新区签约项目85项,总投资超1000亿元;同年10月,福州新区的签约项目达48项,总投资845亿元。
  当地政府希望用这组数据说明,福州新区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发展引擎。
  福州市政府将2015年作为“福州新区建设迈入全面加快推进的新阶段”的关键一年,将确保完成年度20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各个产业园区都在轰轰烈烈的建设之中,临港工业园区、高新科技园区、产业基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及台商投资区、临空产业园、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福州保税港区都在快马加鞭地建设。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是,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福州大都市区正在形成。城市体量不断扩张,从贵安到闽侯,再到永泰,面积庞大的新兴社区拔地而起,城市版图不断扩张。
  如此宏大的建设目标也曾让人怀疑,福州新区有可能会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
  不过,这也符合《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的目标。根据规划,到了2020年,福州市中心城区城镇人口将达到400万,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
  这意味着,“大福州”时代即将到来,而福州新区极有可能扮演其中一个“副中心”角色。
  届时,福州新区城市框架、高端产业、基础设施及生态体系初步形成,马尾新城基本建成,对台先行先试作用有效发挥,福(州)平(潭)岛内外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确立,最后将成为海西经济区最具活力的重要增长极。
  目前,位于福州市南台岛东部滨江地带,由福峡路、三环路、林浦路、前横路及闽江、乌龙江围合的东部新城,已经扮演了一个“副中心”角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