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3D打印治疗儿童先天心脏病 艰难修复5个洞救治坚强宝宝

发表于:2024-06-10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0日,3D打印治疗儿童先天心脏病 艰难修复5个洞救治坚强宝宝
3D打印治疗儿童先天心脏病 艰难修复5个洞救治坚强宝宝

出生才9个月,却因为心脏上破了5个洞,生命垂危。更为棘手的是,有的洞位置特殊,医生通过超声都无法“看清楚”大洞的全貌。近日,南京儿童医院经 过两次手术,特别是在第二次手术中,用3D技术,先是打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心脏看清楚了洞的位置,然后在跳动的心脏上“扎针”,成功挽救了这个男宝宝的生 命。据悉,这是国内第一次给孩子心脏手术运用3D打印技术。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儿童医院见到这个坚强的宝宝,正在逐步康复中。
 
 
  非常危险!孩子已经挺不住了
 
  怀孕9个月,孩子查出患有先心病
 
  金 先生和爱人都来自安徽。怀孕初期,金先生带着爱人去了一家私立医院,医生检查后没有发现太大异常,只是说“排除了70%可能的心脏病”。金先生的爱人,曾 经患有“法洛氏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在18岁的时候,通过手术痊愈。虽然知道心脏病有可能遗传,但金先生也没有太在意。
 
  等到怀孕9个月,准备去大医院生产时,检查才发现了不对劲。“医生说孩子有严重的心脏病。”金先生感觉天都要塌了,心想孩子出生后总是能有办法。
 
  孩子生下来后,由于心脏上有大洞,特别容易感染细菌病毒。金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才9个月,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感冒了,光大病肺炎就已经三次了。
 
  问题还不仅仅是肺炎这么简单,“得了这个病,孩子最明显的就是长不大。如果不治,孩子也活不了太久。”南京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剑说。
 
  检查发现,孩子心脏上至少有3个洞,其中一个直径大于20毫米,是房间隔缺损,还有2个是室间隔缺损,洞口直径估计7-8毫米大。最令人担忧的是,孩子的肺动脉高压,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冲破了这个极限,错失最佳手术时间,再做手术,孩子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第一次手术 冒险开胸,危险仍未解除
 
  开胸手术,放了两把“金属小伞”
 
  金先生心急如焚,希望能尽快动手术。7月3日,宝宝上了手术台。
 
  这一次手术长达143分钟,是个开胸大手术。因为心脏大洞实在太大,必须采用最传统的手术方式,也就是体外循环。让心脏暂时停跳,利用体外循环机,维持孩子的呼吸、供氧,然后医生在心脏上实现手术修补。
 
  “房间隔缺损的洞太大,只能采取手术修补的方式,另外两个室间隔缺损的小洞,放了封堵器。封堵器像把小伞,‘撑起来’就堵住了洞口。”孙剑说。
 
  手术后,竟然又发现了2个洞
 
  手术结束后,准备撤离呼吸机的时候,意外又发生了。患儿一旦脱离呼吸机,总是呼吸困难,这提示医生,心脏可能还有其他问题。
 
  医生再次用B超探查,在宝宝心脏肌部分,发现居然还有两个室间隔缺损,这两个小洞位置深,甚至几度躲过了B超的探查。
 
  孙剑告诉记者,按照常规的手术方法,没办法给新发现的两个小洞放封堵器了。“封堵器是金属制品,就跟心脏支架一样,放太多,对孩子发育不好。一般成人心脏手术,也就放三四个封堵器,以前做过那么多的儿童心脏手术,我最多也只放2个。”孙剑说。
 
  最关键的是,这两个小洞位置太特殊,超声看得也不是很清楚,如果去修补,就需要再在心脏上“拉一刀”,这样才能直接看见。这对孩子“满是漏洞”的心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孙剑考虑再三,还是出了手术室,与家属商量了一下,决定暂时结束第一次手术,等下手术台再想其他办法。
 
  二次手术 有了精确3D模型,手术顺畅多了
 
  看不到洞口全貌,医生很着急
 
  为了保证孩子的生命体征平稳,在重症监护室内,孩子一直戴着呼吸机。
 
  二次手术的目的很明确,如何精确找到这两个小洞的位置,判断出大小,用数量最少的封堵器,把两个小洞一次修补好。同时,最好不要再次开胸,也最好不能在心脏上开口子。这些难题确实有点棘手。
 
  特别是看不到洞口全貌,让医生很着急。“我们一般的超声只能看到二维,也就是说是平面的。这样,医生一边手术,一边只能靠经验想象。”B超室主任左维嵩说。
 
  由于二次手术迫在眉睫,金先生也十分着急,几次去找孙剑商量。孙剑昨天笑着告诉记者:“当时确实也给逼急了,就去网上查资料,有个‘美国医生利用3D打印心脏救活先心病婴儿’的消息,我觉得能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