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为何这么多媒体聚焦西宁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6-10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0日,本版图片均由黎晓刚摄 青海新闻网讯 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西宁盛大启幕,为西宁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提供了一次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难得机会。一时间,中央媒体、地方媒体、新兴媒体等40余家媒体将焦点对准了西宁,对准了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


本版图片均由黎晓刚摄

青海新闻网讯 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西宁盛大启幕,为西宁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提供了一次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难得机会。一时间,中央媒体、地方媒体、新兴媒体等40余家媒体将焦点对准了西宁,对准了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西宁也随着艺术节先后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三套综艺频道、《人民日报》等媒体和栏目上,随着这些报道,西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进一步提升。


《新闻联播》里西宁艺术氛围浓郁

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8月8日在西宁盛大开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8月9日即播出了开幕消息,随着消息的解说词播放的画面中,西宁充满着浓郁的艺术氛围。《人民日报》不仅刊登了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西宁开幕的消息,还提前刊登了预告开幕的消息。西宁前后两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西宁频现各大媒体报道中

新华社、中新社、中通社、《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网……连日来,关于西宁举办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消息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报纸、通过电视,通过网络,开始了解熟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宁;了解熟悉气候宜人地域优势显著的西宁;了解熟悉保障完备活动经验丰富的西宁;了解熟悉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西宁;了解熟悉设施齐全基础条件完善的西宁,西宁的文化名片也随之传播全国甚至传向海外。


市民网友热议艺术节好评如潮

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不仅能落户西宁,而且自开幕至今活动内容丰富、演出精彩,特色与效益明显,受到了广大市民与网友的一致好评。

“13国的艺术团在西宁齐聚,这是西宁的荣耀!西宁是值得人们齐聚的美丽之城,是让人留恋的幸福城市。”网友梦想如是说。

网友忍者认为:印度美女、荷兰帅哥……13国明星齐聚夏都,进行民间的、国际的大交流,是西宁的盛会。

网友莹莹帮主说,西宁现在也和国际接轨了,大家可以不出家门就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

网友海燕留言:“我们西宁现在正在大踏步前进,美景、美女样样不少!”

网友木棉花赞叹道:“帅哥、美女,眼花缭乱!各国风情尽收眼底,看似各国演出在西宁,实则西宁瞬间名气就传遍了世界!高大上有木有?”

网友晓晨认为,西宁能吸引这么多国家的文艺队伍说明西宁的知名度很高。在欣赏国外舞蹈的同时,青海各民族舞蹈也应尽情展示给世界。

市民李先生说,为西宁成为世界各地民间艺术家展示民间艺术圣地而骄傲,为大美青海走向世界舞台而欢呼!

网友老顽童说,又看到咱西宁的好消息了,这种大型的活动在西宁越办越好,也证明了美丽夏都的魅力!祝福西宁!

市民荣女士感叹,13国艺术团,5天时间,在市区巡回演出。政府为艺术家搭建的沟通、交流平台,将响彻整个夏都大地,艺术节让市民在享受丰富多彩文化生活的同时,还让城市沸腾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了。光彩夺目的文化艺术,让西宁增添了异彩!

民间艺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8月10日,来自蒙古国国家歌舞团的3个节目赢得台下欢呼声一片,他们的节目活力四射,张扬大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蒙古国国家歌舞团是蒙古国规模最大、最专业的艺术团体,该团团长宝·音巴特尔表示,经过10届的民间艺术文化交流的积淀,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已成为民间艺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蒙古国国家歌舞团不仅演出蒙古民族特色的传统歌曲、音乐和舞蹈节目,同时也演出由蒙古国艺术家及外籍艺术家创作的古典和现代作品,蒙古g国国家歌舞团为向国内外推介蒙古民间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据团长宝·音巴特尔讲述,此次他们团派出了40多名舞者参加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这里他们不仅看到了自然美景,也看到了国家对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视,他们先后参加了两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上一届是在湖北宜昌举行的,这一届是在西宁举行的,通过这两届的演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每一个地区的特色文化都精彩纷呈,尤其是通过巡演的形式呈现出来时,感受到艺术节更像是桥梁和纽带,通过各国之间的交流,达到了升华的目的。他说,西宁的湟源县城并不大,但是却有许多国家顶尖的艺术家汇集在这里表演,使得这场没有明星大腕,没有华丽舞台的表演照样精彩纷呈,通过这一平台给群众提供了最真实的角度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希望西宁艺术家到印度演出

“印度与中国在文化和艺术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这次演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刚一落座,印度“拉吉妮·玛克哈尔与纳德瑜格”舞蹈团歌者克薛·捷瓦德便对记者说道。

克薛·捷瓦德说,此次参演的印度舞蹈团由舞蹈教师拉吉妮·玛克哈尔创立并以她本人名字命名。拉吉妮原为家庭主妇,27年前创办了一所名为纳德瑜格的女子舞蹈学校,学校以教授印度古典的“卡塔克”舞为主,旨在保护和传承印度传统舞蹈艺术。本次来到西宁演出,舞蹈团一行共28人,有6位歌唱演员,还有22名舞蹈演员,她们带来了在印度北部盛行的“卡塔克”舞,“卡塔克”舞在印度北部盛行,已有2000年历史,以其错综复杂的步法、富有感染力的手部动作、快速的旋转和高难度的技巧而独具魅力。

克薛·捷瓦德10年来多次与自己的团队来到中国巡演,他每次到中国都有不同感受,此次来西宁,这里优美的环境、清洁的城市、热情的人民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在印度每个邦都有不同的民间艺术,就像西宁一样这里每一个民族的民间艺术都丰富多彩,比如藏舞、花儿之类的,真诚希望西宁的民间艺术家将这些独具特色的舞蹈和音乐带到印度,让更多印度人了解这片土地的文化。

印度“拉吉妮·玛克哈尔与纳德瑜格”舞蹈团在印度国内享有盛誉,舞蹈团经常在印度国内外的电视节目和艺术节上演出,还参加了印度中央邦成立50周年庆典、霍尔克理工大学科学大会、印度全国大学副校长大会、卡里达斯音乐会等重大活动。

欢乐是我们跳舞唯一的目的

“欢乐,是我们跳舞唯一的目的。”谈到跳舞,来自毛里求斯“弗朗索瓦与卡西娅”歌舞团的“黑珍珠”露易丝笑着说道。

毛里求斯是非洲东南部的岛国,海洋风光明丽浪漫,内陆地貌千姿百态,被誉为“印度洋上的明珠”。上世纪60年代末立国以来,毛里求斯社会环境稳定,族群关系融洽,孕育了独特的包容发展、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

“我从小就喜欢跳舞,随时随地都想跳舞。”排练间隙,露易丝还在跟着他国艺术团的音乐翩翩起舞,她告诉记者,此次和朋友们带来的舞蹈《赛卡》是最受毛里求斯人民喜爱并引以为豪的民族舞蹈,它起源于马达加斯加岛和中非地区的祭祀典礼。赛卡舞者的先辈们曾是被贩卖到岛上的黑奴,虽身陷桎梏,但血脉里流淌着韵律的天赋,心灵深处燃烧着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这就是塞卡舞蹈的灵魂——在舞蹈中舒展奔放的天性,表达对生命的热爱。长久以来,同赛卡舞蹈相配的民歌和民乐,也已融入毛里求斯民族音乐发展的脉络。

谈起自己的团队,露易丝充满自豪,她说,1992年,团队主唱赛卡歌手弗朗索瓦在歌唱比赛中崭露头角,立即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后来以他为主成立了“弗朗索瓦与卡西娅”乐队,在毛里求斯连续走红20多年,累计出版唱片20多张。

“在毛里求斯人眼中,华人勤劳、质朴,他们对毛里求斯人非常友好、亲善。”采访结束时,露易丝表示自己和朋友们都对中国、对西宁充满了好感。

角逐中胜出的高颜值美女团

“中国地域很辽阔,所以舞蹈的动作都很豪放、大开大合、气势恢宏,不过都是亚洲国家,还是有相似之处。”韩国“梦”舞蹈团团长韩明玉一边观看演出,一边对身边的记者说。

韩明玉说,此次参加艺术节的韩国“梦”舞蹈团17名团员是国内舞蹈技艺非常优秀的美女,为了能参加这次艺术节,队员们准备了3个月的时间,最后从韩国的3支队伍中脱颖而出,首次代表韩国参加了本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这是一个属于艺术的节日,我们都热爱艺术,大家都很用心参与到这个节日里来,努力将演出做到最好。”韩明玉说。

本届艺术节,韩国“梦”舞蹈团分别在开幕式、专场演出和区县巡演中表演不同形式的舞蹈,开幕式的舞蹈《鼓韵》,以优美的舞姿配以强劲韵律的鼓点,展示韩国传统舞蹈高超的技艺和美感;在巡演专场上以《美人图》为背景的舞蹈,带给了广大观众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意在传递幸福、希望和感动,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韩明玉介绍,当代韩国文化融合了朝鲜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流行文化,在亚洲和世界广泛传播。在韩国,传统舞蹈具有“兴”和“神明”的意义,以舞寓理,昭示神谕。古代的宫廷舞专门呈献给君王,展示无上的技巧与美感,在当代用来传递幸福、希望和感动,给观众带来梦幻般的享受。“梦”舞蹈团成立于1996年。其舞蹈忠于传统,讲究从真实生活提炼生动具体的细节,同时富有现代风格,强调个性和创造。舞蹈家通过与观众积极互动,实现传统和专业舞蹈的大众化,达到娱乐、审美和教育功能的高度统一。舞蹈团已在越南、日本、美国等国家演出,成功塑造了韩国舞蹈艺术如梦似幻的美好形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