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汉中撤地设市二十周年系列报道:天汉共筑小康梦最新

发表于:2024-06-10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0日,回眸撤地设市20年的发展轨迹,汉中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奔向小康,翻天覆地的城乡巨变中,最刻骨铭心的是社会事业的持续投入和城乡面貌的显著改变。 历史变迁,山水为证。20年来,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教育更公


  回眸撤地设市20年的发展轨迹,汉中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奔向小康,翻天覆地的城乡巨变中,最刻骨铭心的是社会事业的持续投入和城乡面貌的显著改变。

  历史变迁,山水为证。20年来,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教育更公平,出行更便捷,城乡更宜居,山水更秀美,生活更殷实,汉中人追梦的脚步始终未曾放慢,圆梦的图景始终让人铭记。

  20年的奋进,见证着汉中追赶超越的足迹。

  20年的攻坚,彰显了汉中民生至上的信念。

  一种使命担当穿越时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汉中教育事业大发展的20年,教育事业从弱到强、教育结构从缺到全、教育质量从低到高,发生了深刻的嬗变。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撤地设市20年来,汉中市大力实施“科教兴汉、教育奠基”战略,各级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持续增加经费投入,各类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教育的起点是公平,公平的教育更是每一个人美好生活的起点。

  学前教育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1996年前后,汉中市公办幼儿园仅20余所,自2011年起,汉中市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全市公办园从2010年的87所增加到目前的428所,民办园从568所减少到381所,公办园占比从13%提高到52.9%,增幅全省第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8%,比2010年提高36.6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提升。2008年秋,汉中市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市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目前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初中基本实现对口招生。普通高中质量持续增长。1996年全市高考达到重点线人数仅8.96%,达到省线人数仅6.7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全市二本以上上线率居全省第一,一本上线率居全省第二。

  2015年9月7日,汉中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揭牌,成为汉中职业教育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汉中市职业教育步入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十二五”期间,汉中市出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组建汉中职教集团和东、中、西部职教联盟,现代职教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建成1所国家级示范、3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3所国、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向社会输出技能人才1万多名,劳动力转移培训11万余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5%以上,“汉中技工”、“汉家嫂”等品牌享誉全国。

  今年5月31日,教育部致函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陕西理工学院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建校近60年来,该大学已为社会培养出10余万名以中等师资和工程技术为主的专业人才,一大批优秀人才奋战在教育、科技、管理和生产第一线,为西部地区和陕西特别是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发展成为秦巴地区为中心的陕甘川渝鄂毗邻地区唯一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

  一种坚定信念凿通秦巴——基础设施,交通先行。这是汉中交通建设大突破的20年,20年沧桑巨变,蜀道天堑变通途,汉中从饱受交通之苦迈向综合枢纽城市。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自古以来,秦蜀古道以险著称。最艰险的区段,正位于秦岭、巴山的腹地。被环绕其中的汉中盆地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而在现代经济的快速流动性要求面前,秦岭北横、巴山南阻的地势却成为束缚汉中人民实现“冲出秦巴”梦想和期冀的劣势。

  汉中市退休干部郭松林说:“广大群众最深切的感受莫过于交通状况的巨大改变。回想当年,从汉中去西安,坐火车要12个小时,乘汽车也得大半天。”

  1996年建市初期,全市主要靠3条国道出入汉中盆地,对外连接极其不便,交通“瓶颈”制约明显,但汉中人民却在险山中踏出了一条条生路。

  2007年9月,西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让古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一去不复返。

  2011年12月,十天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开辟横穿汉中东西的第一条高速大通道。2015年9月初,宝汉高速汉中至陕川界段建成通车,形成纵贯汉中南北的又一条入川高速大通道。

  2012年10月,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铁——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陕西段正式开工,在2017年建成之后,汉中到西安、到成都仅需一个多小时,汉中、西安、成都将开启“同城模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8月之后,汉中城固机场直航北京、深圳、上海相继如期通行,标志着汉中又打通了一条具有现代交通意义上的通达当今中国最热的三大经济版图的“空中大通道”。通航以来,各项运量指标位于西部机场前列。

  截至2015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8877公里,居全省第4位;较1996年增加12073公里,年均增加600公里以上。截至目前,汉中以“三高三铁”(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宝汉高速、西成客专、阳安复线和汉巴渝铁路)为主骨架的立体大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其可使汉中全面融入陕、甘、川、渝、鄂、晋、豫省会城市“一日交通圈”和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范围。

  一种执着情怀联通古今——历史名城,复兴梦想。这是汉中城市形象大提升的20年,“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做大叫响,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日益加速。

  天汉大道宽阔平坦,车水马龙;一江两岸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汉江桥闸,蓄起一湖碧水映新城;天汉大桥、龙岗大桥飞跨南北通四方;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流光溢彩;商业街区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漫步大街小巷,汉中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巨大变化让人不由得惊叹!

  对于城市的变化,最直接的感受者是置身其中的人们。在市政府广场,一位退休老教师感叹地说:“这20年是我最享福的时光!”

  这位姓张的老教师今年整整80岁。差不多也就是汉中撤地设市那年,他从山区县一处学校退休后就生活在汉中市区。“现在的汉中城市环境好,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民风淳厚,希望再活20年。”

  撤地设市20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汉中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总体规划引领下,按照“高起点、大手笔”的思路,先后编制完成了汉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特色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60多项各类规划,构建纵横交错、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20年间,汉中市中心城市规模由原来的60平方公里规划为10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60万的中等城市规划为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城市空间由原来老城单核发展规划为“一江两区三组团”的田园城市格局。

  截至目前,汉中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已由撤地设市时的20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20万人增加到79万人。城市面貌越来越美,功能越来越完善,对外交通越来越便捷。汉中相继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美丽中国十大最美城镇等,并成功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

  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城市公园广场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现在的15个,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157公顷,绿化覆盖率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平方米。以一江两岸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建设正有序推进,建成了25公里沿江景观大道、大型音乐喷泉和翻板闸,形成了近4平方公里的宽阔水面和近1000亩的汉江湿地,陕南最大的生态文化公园——天汉文化公园正在加快建设,预计明年年底初步建成,届时一江两岸将展现出“江若平湖、三桥虹贯、水映城郭、人游画廊”的美丽画卷。

  一种发展理念始终坚守——循环发展,生态宜居。这是汉中生态环境大改善的20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发展理念到发展实践,汉中“生态立市”的脚步铿锵有力。

  汉中虽地处西北,却又具备江南风韵,被公认为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秦岭四大国宝”在此安然繁衍生息。

  伴随着汉中撤地建市的脚步,1997年6月,汉中市环境保护局正式成立,2001年成为市政府组成部门,2004年8月实行市以下垂直管理体制,全市11个县区环保部门均独立分设,同时,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如此一来,汉中的生态环境底线有了坚定的“守门人”。20年来,累计对5000余个新、扩、改建设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总投资约千亿元。累计实施环保行政处罚800余起,查处环境问题5000余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年来,汉中市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建设美丽汉中和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送西安”为目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年来,汉中始终把工业污染防治作为确保天蓝水碧的重中之重。全市累计完成工业企业废气、废水治理工程420个,关停污染严重企业252家,淘汰落后工艺生产线386条。实施减排工程项目486个,严格“一票否决”和考核问责。

  20年来,汉中把“绿色循环、生态宜居”作为统揽全市工作大局的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全面启动了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实施“四大工程”,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四大战役”。大力实施治污降霾六项措施,拆改燃煤锅炉677台,超额12.5倍完成省上下达的拆改任务。

  20年来,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护好汉中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编制了汉中市《生态功能区划》和《城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1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2279.53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8.37%。启动了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建设规划通过省级、国家级专家评审。全市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生态镇村分别为4个、64个和215个,创建绿色单位近700个,市、县、镇、村四级生态联创网络初步形成。

  2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汉中发展主旋律。汉江出境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58.18%,森林面积居全省第一;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汉中市所辖县区实现了省级园林城市全覆盖,留坝、佛坪、宁强三县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镇巴县被确定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美丽汉中更加动人。

  这是一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土地;这是一片承载希望、成就梦想的土地。

  20年来,紧扣时代律动的脉搏,汉中以追赶超越、滚石上山的气魄,用如椽大笔书写着恢弘壮阔的时代画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