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中航工业哈飞高级技师秦世俊:一位产业工人的美丽传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一位产业工人的美丽传奇 ——记中航工业哈飞高级技师秦世俊 新华网消息:4月的北京,春意正浓。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演播厅内华灯璀璨,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举办的“最美职工”发布会在此举行。来自中航工业哈飞的数控铣工、高级技师秦世俊身披红花

一位产业工人的美丽传奇

——记中航工业哈飞高级技师秦世俊

   新华网消息:4月的北京,春意正浓。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演播厅内华灯璀璨,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举办的“最美职工”发布会在此举行。来自中航工业哈飞的数控铣工、高级技师秦世俊身披红花、胸佩奖章,与其他9名获奖者一起走上舞台接受表彰。

   33岁的秦世俊凭借着对梦想的坚持,不懈的奋斗和无私的奉献创造了一个产业工人的最美传奇。

   梦想美·矢志航空乐其中

   1982年6月,秦世俊出生在哈尔滨市南郊一个以工业著称的老城区,父亲和很多亲人都是这里一所大型军工企业——中航工业哈飞(以下简称“哈飞”)的职工。

   哈飞是中国直升机和轻型多用途飞机研发制造基地,同时也是空客等国际知名航空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相继研制出直9、直15、运12系列等多个型号。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航空报国”氛围的环境里,每当飞机呼啸而过时,父亲总是自豪地指着天空告诉他,那是爸爸亲手制造的飞机,而他也最喜欢听爸爸讲哈飞的故事。“我也要像爸爸一样,长大以后造飞机。”这个念头像一粒种子,播种在了秦世俊幼小的心头。1998年,在父亲的影响下,秦世俊报考了哈飞技校,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航空人做起了准备。没有人能想到,儿时便深埋心底的一个小小梦想,竟能在智慧和汗水的浇灌下开出如此绚烂的花。

   毕业后,秦世俊如愿进入哈飞,成为一名航空人。作为一名技校毕业生,他的起点并不高。初进公司,学习钳工专业的他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数控工段。数控是个新兴专业,毫无基础的他只能帮师傅打下手,干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满腔热情遭遇冰冷现实,秦世俊开始动摇了。“数控加工根本就不是我的专业,我现在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我来哈飞是为了造飞机,不是干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他的抱怨传到了同在一个车间当工长的父亲那里。父亲一直是他的榜样,也是他梦想的坚定支持者。“不要怕改专业,眼前的困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会就要学。数控技术是新领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新时期产业工人必须掌握的本事。”父亲的话语很严厉,但却点醒了迷茫的秦世俊。

   父亲的教诲让他重燃往日的斗志,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个样来”。眼前的路一下子变得清晰了,他先从普通铣床练起,在实践中细心体会铣削加工的要领。熟练后,他转战数控机床,从零件装夹、机床操作等基础知识开始学起。直升机是高科技产品,它的每一个零件都应该是精品。为了尽快练好自己的技能,他总是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继续留在单位,向夜班师傅学习。日复一日的苦学是对身心的双重挑战,知难不言退,受挫不服输的性格让秦世俊度过了那段苦乐相伴的日子。慢慢地,他喜欢上了数控加工,迷上了这项奇妙强大的技术,机床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

   每一次的成长蜕变都要感谢一次次的积累与突破。入职不满一年,在哈尔滨市数控工人技术比武中,他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晋升为高级工。这个在技术钻研之路上意气风发的小伙子,朝着自己心中的航空梦策马扬鞭。


  资料图片:秦世俊

   奋斗美·攻坚克难终成蝶

   二十出头正是爱玩的年纪,同龄人下班都去休闲娱乐,秦世俊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钻研数控技术。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发现一个就消灭一个。所有的节假日、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被他用来学习。专业书籍啃了十几本,学习笔记堆起半米多高。为了自学制图和编程,他报考东北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并顺利毕业。

   2004年,在全国同工种技能比武中,秦世俊一路过关斩将,取得哈尔滨市第一名和黑龙江省第四名的好成绩,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拿到通往全国赛场的“入场券”。大赛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可公司的生产任务却进入攻坚阶段,权衡过后他毅然放弃比赛,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对于这样的选择,秦世俊毫不后悔:“大赛给了我历练和成长,但我肩负的责任更重要。也许在别人眼里,哈飞就是一个企业,但在我眼中,这里是我的根、我的魂、我的家,我的本事和成绩是哈飞给我的,在它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坚守岗位。” 此后的7年时间,他没有再参加任何比赛,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公司的科研生产中。

   在加工某型机关键件时,由于法国专家对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且加工周期短,秦世俊主动请缨,与法国专家交流,反复思考、试验,最终确定了加工方法。法国专家两人倒班跟踪生产,而他却是一人“全天候”作业,当一件件零件完美出炉时,挑剔的法国专家也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无数个攻坚克难的夜晚,秦世俊不眠不休。扭轴是某型机的关键件,由于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时间节点紧,这个零件成了“烫手的山芋”,车间里一时没人敢接招。秦世俊是远近闻名的攻坚克难“专业户”,这一次他依然迎难而上。长长的轴体需要与机床平行装夹,一端固定住了,另一端就会产生倾斜。为了解决零件的装夹问题,他研制出了一套可分解的抱胎夹紧工装。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他把试验安排在夜里12点以后,经常一干一个通宵。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巨大的挫折感和压力笼罩在他的心头。终于,经过3天近20多次的改进,这套工装终于在轴体的中间位置形成了有效支撑,保证了加工精度,并将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

   创新已经成为秦世俊的思维习惯,14年来他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600余项,创经济效益480余万元。《逆向思维、反向采点加工腹板法》、《为两台不同型号的车铣中心机床制作转换夹具》、《某型机主浆旋翼泡沫提效》等一个个大型技术攻关项目成为秦世俊创新精神的最好写照。

   正如秦世俊所说,精品与废品的距离只有0.01毫米,成功与失败的差别仅在于能否全情投入。无论工作多忙,只要站在机床前,他就能找到忘我的工作状态。回首14年的奋斗历程,也许,“最美职工”的颁奖词——“出彩青春开拓求知胸有志,创新科技攻关伏案智无涯”就是最好诠释。


  资料图片:工作中的秦世俊

   奉献美·无私传艺芳满园

   从一名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秦世俊完成了技能上的大提升;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全国劳动模范”、“最美职工”,秦世俊完成了人生的大跨越。但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技能工人的队伍真正强大了,“航空梦”、“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2014年,在秦世俊所在的“现场攻关组”的基础上,中航工业哈飞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秦世俊劳模创新工作室”。而他,也成为这个工作室的负责人。身为团队的领头雁,他以身作则主动与年轻人分享经验、分享妙招、分享心得,带领着大家朝着高素质、高技能的方向成长。他像一面旗帜,不仅用高超的技术帮带团队成员,更用人格魅力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这个拥有16名优秀技能人才,以创新攻关、技术传承为己任的工作室在公司人才培养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数控铣工杨凤宇刚进工作室时,在高精度零件的加工中常常出现问题,一度有些灰心。秦世俊听说后主动与他沟通,把自己编写的数控加工资料送给他,通过面对面地交流、手把手地示范、肩并肩地指导帮他迈过了眼前这道坎儿,也令他对数控加工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和杨凤宇一样,很多进入工作室的年轻人都在交流分享、共同攻坚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提升。他先后带徒11人,现有1人晋升为高级技师、2人晋升为技师、8人晋升为高级工,都已成长为哈飞科研生产的骨干,秦世俊也多次被评为哈尔滨市名师带高徒活动“模范名师”。现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加速器,而创新团队也成为远近闻名的“钢铁团队”。

   围绕飞机起落架和旋翼零部件科研生产任务,2014年秦世俊劳模工作室全年完成攻关课题1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现小改小革30多项,创经济效益67.75万元。工作室赢得了全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航工业总工会、中航工业哈飞5个级别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梦想之美,在于情系航空、乐由心生;奋斗之美,在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奉献之美,在于心存团队,乐助他人。再普通的岗位也能做出炫目的成绩,再平凡的人生也会因为梦想、奋斗、奉献而闪光。在春暖花开的五月,让我们为像秦世俊一样为实现中国梦而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们真心喝彩。(钟兆凤 刘丹 张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