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成都筹建军民融合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 打造国家级示

发表于:2024-06-10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0日,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26日讯(记者 董焦) 7月26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成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列新闻发布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成都市经信委、天府新区、新都区、彭州市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成都军民融合产业的打造情况。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26日讯(记者 董焦) 7月26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成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列新闻发布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成都市经信委、天府新区、新都区、彭州市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成都军民融合产业的打造情况。

  “成都市作为四川省乃至全国主要的国防科技工业承载地,军民融合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成都市经信委总工程师鲜樱在发布会上介绍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成都正把军民深度融合做为全创工作的重点内容全力推进。

  成都军民融合产业基础雄厚 科技创新资源丰富

  据了解,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的重点城市,包括中航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兵器集团、兵装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电科集团、中核集团、中核建集团等国内军工集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成都均有布局,因此,成都具有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独特的军工资源优势。

  鲜樱介绍说,目前,成都全市军民融合单位(含企业)超过31家,在部分产业和领域,成都不仅在全国,甚至在全球都具备比较优势,“比如,航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四,在整机(包括无人机)及发动机研发制造、大部件维修、航电产品研发制造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信息安全产业规模与北京、上海、深圳同处国内第一方阵,在部分领域已达到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

  而高校、科研院所所构成的科技创新资源也不容小觑,据统计,成都拥有高校53所,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拥有各类人才约389万人,两院院士3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9人,全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人才资源丰富。

  “成都还聚集了电子10所、29所、30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军工科研院所,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源支撑。”鲜樱表示。

  成都筹建军民融合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 打造国家级示范区

  据悉,按照“军民融合、央地合作、转型升级、集群发展”的思路,《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编制完成,《规划》明确成都军民融合发展方向:以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大力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

  《规划》强调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的统筹协调机制,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按照《规划》提出的“1234”总体发展思路(见后附名词解释),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成都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

  鲜樱介绍,同时,《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也已出炉,成都正在加快落实职责,完善组织架构,“包括成都天府新区、新都区、彭州市在内的各区(市)县正在编制成都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以及特色基地园区发展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强项目引进。”

  同时,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条、招大引强实施方案、项目及园区管理办法等一批政策措施也已列入2016年工作安排;资金保障方面,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将由市级财政出资5亿元,逐渐放大到20亿元的规模,以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成立军民融合产业协会,扎实推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

  载体建设上,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新都区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基地、彭州市军民融合航空动力产业园已先期启动并完成布局,双流区、高新区、青羊区、金堂县的航空产业园建设方案也已完成。

  “成都市承担的六个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如飞机整机产业基地、核动力产业基地、中国电科(成都)信息安全产业园基地、‘银河·596’产业基地、西物所双流基地和航天高技术产业园基地都在有序推进中。”鲜樱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军民融合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已开始筹建,计划近期成立。

  成都将建立军地部门会商制度 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

  鲜樱表示,军民融合涉及工业、科技、军事和教育等诸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军工和民用企业管理机制体制不同、体制机制和技术不能很好融合等情况。为此,成都将重点以《规划》为指导,全面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区(市)县的协调合作,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他介绍说,“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军地协调机制,在组建军民融合产业协会的基础上,利用协会这个平台进一步建立完善军地部门会商制度,适时召开专题会议,通报重大情况,在保证国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建立起军地信息定期共享通报制度,理顺军地信息交流渠道,推动军民深度融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