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记住乡愁】秦皇岛市抚宁区界岭口村:雄关脚下是故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界岭口村远景。河北日报记者 张晶摄 □河北日报记者张晶 沿着261省道一路向北,行至秦皇岛抚宁区与青龙满族自治县交界附近时,突然被一座砖石结构的古老城墙“拦”住了去路,城墙下洋河分支饮马河水流潺潺,这里就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界岭口,长城脚下的


界岭口村远景。河北日报记者 张晶摄

  □河北日报记者张晶

  沿着261省道一路向北,行至秦皇岛抚宁区与青龙满族自治县交界附近时,突然被一座砖石结构的古老城墙“拦”住了去路,城墙下洋河分支饮马河水流潺潺,这里就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界岭口,长城脚下的一个小村庄。

  界岭口建村已有上千年历史。据《抚宁县志》记载,唐天祐年间(904年一907年),董、乔、张、万四姓由山东迁此地居住,因此地北靠界岭,又位于关口处,故村庄取名界岭口。界岭口村夹在东、西两山之间,饮马河穿村而过,将界岭口村分为东、西两部分,一座新修筑的石桥连接两边。河东的老城门是村庄唯一的入口,砖石搭建的城门,高5米左右,进深达9米,历经风霜,尽显古朴与沧桑。站在村庄入口处仰望东西,两边山上的长城似一条长龙蜿蜒直上,非常壮观。

  界岭口是通往辽、蒙的一个重要关口,这里地势险要,易攻难守,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和名副其实的古战场。据说仅明代发生在界岭口的大小战争就有上百起,涌现出了一大批像戚继光这样的爱国将领,他们抵御外来侵略,保家卫国。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十二团多次在界岭口与日寇交战,这些民族英雄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长城赞歌。

  依东边山势而建的小城被称作东月城,如今保存较好。砖筑墙体随山势弯曲延伸,由河东老城门行约200米可到东山脚下,再向上沿近乎60度的陡峭山路攀行约十多分钟,到达通往山顶的暗堡,出堡即到东山顶峰。顶峰有圆台一座,东北、东南为直角,西侧呈圆弧状,圆弧中心开拱券门1个,拱门两侧城墙为八字形,分左右顺山势直至山脚处和老城门两端的城墙相连。由顶峰再向东有一座方形敌楼保存较完好。敌楼为两层,下层四周开有箭窗。

  河对面西山上曾建有和东月城相似的西月城,如今仅留有遗址。界岭口村的主体、村民主要居住地,如今仍如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所载,分布在饮马河东北的“主关城”——东月城。城内横纵老街道各3条,形成传统的九宫格布局,北街上几栋保存完好的老宅,至少都有上百年历史。村内有兽砖瓦镶嵌的古门楼,图案精巧的门脸石浮雕,这些老式建筑群与古长城浑然一体,呈现出一幅古朴、壮观的独特街景。

  如今,村子宁静安详,街道干净整洁。街北老宅院落门前还保存着石阶,中街巷原有提调署衙,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遗址尚存。北街巷最东面原有一老庙和古戏台,现已不复存在。城堡内的街巷路面原以五花石铺砌,东高西低,雨水穿城经西门流入饮马河。城内还有古井3眼,呈三角形分布,据传都是当年守关将士挖筑的。

  界岭口村内还存有“长城记事碑”和“边粮碑记”等7通石碑。“长城记事碑”记录了明隆庆四年指挥修筑界岭口一带长城的主要将领的姓名及官职称谓,记录了蓟镇总兵戚继光曾在此督建和巡视的事迹。“边粮碑记”则记载了长城边防向地方上征粮的相关规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们开始翻盖新房,这使得一些古建筑遭到了破坏。如今走在村里,青瓦尖顶的古民居和覆着彩色钢瓦的现代民居杂糅在一起,风格、色彩形成巨大反差,参差之间透着一种不协调。

  随着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界岭口人已经意识到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村民们把散落在各处的文物收集到一起,并从家中拿出珍藏的“宝贝”,交到了村委会。界岭口村委会于是变成了村庄的“博物馆”:院内摆满了石碑、石炮和长城上的铭文砖、箭孔石等,屋内则摆满明末清初及民国年间的各种瓷器、铁器、木器、灯具和地契、出入关凭证、古书等。目前当地相关部门正在与京津冀三地专家研究保护方案,相信不久的将来,界岭口可以恢复往日雄关漫道的英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