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湖南常德临澧县紧盯群众获得感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6月30日,随着养殖户徐进海最后一栋栏舍的拆除,湖南常德市临澧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20家养殖场被全部清空,饮用水源地污染清零,城乡居民喝上了真正的“放心水”。 喝上“放心水”的背后,是临澧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精准扶贫党员身先士卒、文化与美丽

  6月30日,随着养殖户徐进海最后一栋栏舍的拆除,湖南常德市临澧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20家养殖场被全部清空,饮用水源地污染清零,城乡居民喝上了真正的“放心水”。

  喝上“放心水”的背后,是临澧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精准扶贫党员身先士卒、文化与美丽乡村“内外兼修”、产业发展植入生态理念……近年来,临澧县创新发展方式,盯紧群众获得感,全方位多渠道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一幅民生改善的画卷徐徐铺开。

  生态+品牌创建

  产业发展旺起来

  今年以来,白龙井村接连“涌”来了一拨又一拨山外的客人,他们在此扎寨露营、汽车越野。这个没有资源、曾经因偏远而贫穷的“特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露营基地”。

  与二广(二连浩特至广州)高速擦肩而过的白龙井村,群山环绕,植被丰富,是天然氧吧。“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对城里人来说,是一片难得的乐土。”2008年春节,回村休假的资深营销策划人张镇伍一席话,让正在为致富奔小康发愁的村委会主任杨翠柏豁然开朗。两人一拍即合,计划利用村里的自然环境,兴办一处露营基地。

  自此,村里在长期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开始全力整治村容环境。垃圾分类、庭院清扫、村道整修,堰塘清淤。几年下来,不仅留住青山绿水,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

  筑巢引得凤凰栖。随着露营基地建成开放,白龙井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城里人的大量涌入,带动了农副产品的旺销。在贫困线下忙碌了大半辈子的朱方平笑逐颜开,“不仅田里种的蔬菜不愁销,家里养的猪、鸡、鸭,年初就有客人订购了。这几年,每年都可以赚上四五万。”

  太浮镇的“陈二郎”创客工作室,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一群年轻人正忙着将茶油、稻米等本地生产的原生态农产品分装、打包;打印机不断吐出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工作室外,停放着几台随时准备出发的大货车。

  “家乡山清水秀,空气新鲜,生产的农产品,却卖不出好价钱。”回乡创业的张海明决定成立“陈二郎”创客工作室,指导村民按绿色环保无公害的标准,组织生产,统一包装,共同闯市场。

  目前,太浮镇政府主导,有针对性地培植经营大户2000多户,开发成规模、上档次、无公害的油茶、水果、蔬菜、禽蛋、水产等特色产品,仅生态品牌创收就可为群众带来4000多万元的收入。

  党建+精准扶贫

  群众腰包鼓起来

  临澧县同心村五组的黄百平,最近正忙着为落成不久的新屋添置家具。自家办的养鸡场里,300只鸡已经长成,正等着客商上门。用他的话来说,这两年的变化可称得上“翻天覆地”。

  智障找不到工作,家中孩子嗷嗷待哺,黄百平曾是村里的“特困户”。2013年,黄继圆、黄承湘等党员主动请缨,与黄百平结成帮扶对子,为他量身定做了“脱贫方案”。

  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是亟须解决的头等大事。黄继圆和其他两个党员分头行动,为黄百平争取到8000元危房改造补贴;缺劳力,党员亲自上阵,跑腿购料、担砖拌灰。经过3个多月的苦干,黄百平家的新房终于落成了。

  有了安乐窝,增收怎么办?黄继圆找到村办企业,为黄百平谋了力所能及的岗位。同时,帮黄百平购入鸡苗,教他喂水投食、治病防疫。经过两年多实践,黄百平逐渐掌握了养鸡技能,家庭收入翻了几番。

  相隔不远的保丰村里,田边地头都种满了郁郁葱葱的烟叶,500多亩烟叶每年都可为村民带来100多万元收入。

  棉花曾是保丰村唯一的产业,但近年来,随着土壤肥料逐渐流失,棉花产量下降,村民收入不断减少。产业结构急需调整,村支部书记印泽华将目标瞄准了烟叶种植。

  “烟叶种植利润高,生长期短,劳力投入也比种棉花少。”虽然印泽华四处宣传种植烟叶的好处,村民们却仍旧将信将疑,不敢轻易尝试。

  号召村民干,不如做给村民看。印泽华找到覃立军等几个年轻人,在村里率先种起了烟叶。年终一算,每亩纯收入3000多元。看到希望的村民,纷纷效仿,烟叶种植在全村迅速兴起。

  目前,临澧县已建立30多个党员干部精准扶贫帮带基地,确定油茶、蔬菜、苗木等10多个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带动30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文化+美丽乡村

  村民生活乐起来

  “澧北明珠大变样,完全仰仗领头羊……”7月4日晚8点,随着咚咚鼓声,合口镇十里八乡的村民聚在一起,听鼓书艺人吴三妹讲身边的故事。

  乡音乡韵,一人一鼓,湘北大鼓的表演形式并不复杂。生活中的故事稍稍加工,配上激越的鼓点,和着婉转的唱腔,每台戏传播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为了更好地传承湘北大鼓,县政府在合口镇投资兴建一处古朴典雅民居,并在此定期举办擂台赛,吸引不少村民前来参观和欣赏鼓书表演。

  扫码、登记、刷卡、交书。傍晚时分,是吴元林最忙碌的时刻。自从坐上四新岗镇读书吧管理员这把“交椅”,吴元林几乎每天如此。“来读书吧看书借书的人络绎不绝,不但有附近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吴元林有些兴奋,“住得远的村民也骑着摩托、自行车赶来‘充电’”。

  坐落于文化广场西南角的读书吧,是一栋白墙黛瓦的二层小楼。整座小楼造型别致,每当夜晚灯光开启,通体发亮,成为小镇一景。

  “自从有了精彩的文化活动,村里的麻将声都少了。”四新岗镇党委书记颜勇笑着说,读书吧、图书角、文化广场,这些设施不仅美化了乡村,还给村民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周立耘  万丽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