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18岁学生娃,让老农当场拜了师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6-11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1日,进了课堂是学生,到了田头却是新型职业农民 7月15日,捧着新领的“新禾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营业执照,施天龙喜笑颜开:“做了两年的学生‘田老板’,今天终于正式‘转正’当法人了

  进了课堂是学生,到了田头却是新型职业农民

  7月15日,捧着新领的“新禾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营业执照,施天龙喜笑颜开:“做了两年的学生‘田老板’,今天终于正式‘转正’当法人了!”

  今年刚刚18岁的施天龙,既是这个农业公司老板,还有一个身份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系一名大学生。

  施天龙的新禾园公司位于江苏农博园,这里还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系的学生实训基地。为培养国家急需的现代职业农民,农林技术学院紧扣现代农业产业需求,大胆突破国内现有课程体系,在这里,大学生们在课堂是学生;课后,由学校担供启动资金,种田创业当老板。施天龙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些打破教学常规培养的现代职业农民,有什么不同?7月,记者来到位于江苏句容郊区的江苏农博园。

  “我们新禾园共有6名学生股东,今天其他4名学生回学校有事了。只有我和裴浩在这里。”施天龙放下手里的农活告诉记者,他们6个人进了课堂是学生,出了校门就是职业农民和田老板了。“在田里,不仅可以用书本知识指导种田,而且还摸索出好些书上没有的真经。”

  施天龙把我们领进大棚:“作为现代职业农民,同样的大棚,我们与一般农民有着不同的‘田间开关’”。他要用数据为我们图解其中的奥秘。

  “葡萄开花着果时,白天叶片顶上30厘米处的温度要控制在30℃左右,不能高也不能低。”施天龙解释说,低了叶片光合作用不够,不利于积累养分,高了叶片上的气孔会关闭,没有光合作用,甚至会灼伤。所以大棚顶上开了气孔天窗,温度超过30℃,就要打开大棚四周的边窗,低于30℃就要关窗。晚上棚内温度要保持在20℃左右,这样拉大昼夜温差后,有利于增强果子糖分自然积累。

  记者在田间注意到,这里的葡萄叶子,直径达到30~40厘米,比别的地方大出一倍。“这是我们经过科学计算留叶的结果。”施天龙说,“叶子大光合作用强,抗病能力强,同时能为果子输送更多养分。不同时期叶子留多留少也有讲究,果期的时候要留8片,果后就要少留,减少消耗养分。”

  “农民用经验种田,我们靠的是实验数据。”施天龙告诉记者,刚开始种田,水肥管理也像当地农民一样,“照本宣科”,水肥浪费大,结的果子却很小,走了弯路。后来在实践中结合课堂知识,把田垄培高,让原本四周生长的根系限在垄上发展,这种“限根栽培+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节省水肥30%以上。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有不少来自城市。看到这些城里娃娃种田当起职业农民,当地农民并不服气,甚至觉得有点滑稽。

  李柱是农学园艺系大二学生,去年9月,他和其他6名同学在学院的新禾基地承包了5亩地,种植蔬菜。“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种的菜与农民摆在一起卖,就是卖不过农民。”李柱说,人家看他们年纪小,不相信他们会种菜,还以为是菜贩子。“后来,因为我们种的菜好看更好吃,比当地农民种田赚钱多,周围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动心了。”

  今年50岁的高亮是泗洪农民,一直在句容搞种植。因为行情不好,他想改种葡萄新品种夏黑。“我今年买苗种了3亩多夏黑,按用了10多年的方法进行种植管理,效益就是上不去。”高亮最后慕名找到施天龙。“他告诉我,一是传统方法省事但田间水肥流失,不利营养吸收;二是品种单一,不利于销售。如果扩种阳光玫瑰、白萝莎,黑黄白搭配成彩色葡萄,吸引采摘,又拉长了销售周期。”这让高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当了一辈子农民的高亮,当场就拜这个18岁的城里娃做种田师父,还决定明年把自己七八亩草莓全部改种葡萄。

  课上求知,课后实践,施天龙获益匪浅。该校农学园艺系党总支副书记董慧介绍,第一年,学习之余,施天龙和5名同学通过田间创业收益近10万元,今年超过15万元。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我们学到的知识,在田头都派上了用场。“目前,新禾园实训基地已扩展到葡萄、蔬菜、草莓、花卉等8个园区。”

  “新禾园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一种大胆探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俞卫东介绍,农业职业院校只有大胆突破现有课程模式,实行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才能紧扣现代农业产业需求。记者了解到,由于学生2/3以上时间在真实的生产现场学习,他们对专业、行业的理解认识更深。学生除自主创业外,绝大多数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农业企业“抢”走了。用于学生田间创业的新禾园,也吸引了大型农业企业的关注,近期将为改良丁庄万亩葡萄种植模式作探索试验。

  本报记者郑焱 董超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