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在天河,喝到城市化“头啖汤”的不是CBD,而是这个

发表于:2024-06-10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0日,提起天河区的城市化道路,不少人都要感慨一番:想当年的广州地图,连天河的边角都没有入画,而现在俨然是广州11区中的“高富帅”。迅猛发展的经济要求城市做出新的规划。你是不是以为,喝到“城市化”头啖汤的,应该是现在CBD的原住民?NoNoNo,结果,是你意

  提起天河区的城市化道路,不少人都要感慨一番:想当年的广州地图,连天河的边角都没有入画,而现在俨然是广州11区中的“高富帅”。迅猛发展的经济要求城市做出新的规划。你是不是以为,喝到“城市化”头啖汤的,应该是现在CBD的原住民?NoNoNo,结果,是你意想不到的……

\

上世纪30年代的广州城市规划图。

  一般来说,一个地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几种情况:

  一是因官署建置而得名,如越秀区的都府街、纪纲街;二是因历史事件而得名,如起义路、解放路;三是因历史人物而得名,如执信路、先烈路;四是因氏族而得名,如陆家巷、高阳里;五是因庙宇名胜得名,如光孝路、六榕路;六是因科举、学业得名,如府学西街、越秀书院街;七是因市场行业而得名,如玛瑙巷、象牙街;八是因地理环境而得名,比如沙河就是因为清同治年间有“沙河坑”流经得名,而沙河顶原本指的是沙河地区杂草丛生的山丘,后来才建成居民区。顶,指最高点。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每次从地铁站出来都有一段下坡路要走了吧~

\

造成一定坡度的沙河顶。

  沙河坑又名沙河涌,位于天河区西部,因溪底多沙石而得名。它源于白云区同和镇金盘岭耙齿沥水库,随地势向南流经麒麟岗、福胜村入天河区,经京溪元岗、银河、沙东、林和、天河立交与中山一立交间流入东山区,然后经寺右村到珠江宾馆两侧流入珠江。

\

沙河涌。

  历史 曾是热闹的沙河墟 趁墟人以沙河粉充饥

  而大家又知不知道,今天车水马龙的沙河街的形成,正是因为光绪年间,这里有一个相当热闹的沙河墟,墟镇的主要街市商店聚集点被称为沙河大街。虽说是大街,但这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仅仅宽2米,最初也只是指马路的南面。

\

客家农妇趁墟图-1927年摄

  不过你可别小瞧了这条街道,想当年,每逢农历三、七、九,大街上趁墟的人络绎不绝,有人摆卖农副产品,有人比武卖艺,有人唱龙舟,还有“出租马车”行业呢!辛苦挣了几趟钱以后,还能在茶楼里点一壶茶,舒舒服服地吃上一碗沙河粉,慰藉劳碌奔波的胃。到了民国时期,腰包渐鼓的百姓模仿城里人(今越秀、荔湾区),沿街建起了骑楼,可见当时墟镇的繁华。

\

民国时期建成的沙河骑楼-1957年摄

  今天 天河最早城市化之地 “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置沙河街道办事处,属沙河区。当时我国以乡政府管辖农民,街道办事处管辖城市居民,因此,沙河是天河区最早城市化的地方。1951年5月随沙河区并入白云区,1956年6月并入广州市郊区。1960年5月归广州市东区管辖,1961年3月属黄埔区管辖,此后曾称沙河城镇公社、沙河街革命委员会等,1980年复称沙河街道办事处。

\

今天的沙河依旧人声鼎沸,经济活跃。

  1985年天河区成立,改属天河区管辖,街道采取“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灵活经营方式,经济开始发展迅速。先后成立了沙河工贸总公司、沙河工业公司、沙河生产服务公司、沙河劳动服务公司和沙河房地产开发公司等120多家企业,生产电线、密封件、塑料、橡胶制品、行李车等产品,其中密封件厂等产品橡塑密封圈名列广东省同类产品前茅。街内商业网点发达,有闻名遐迩的沙河服装城、万佳服装批发市场和沙河工业一条街等大型专业市场。

\

万佳服装批发市场。

  1998年,根据区政府部署,街道所属企业全部与街道办事处脱钩,实行政企分开。街道管理重心由生产经营转移到行政事务管理和社区服务方面。1999年5月,因道路扩建,沙河大街开始拆迁。而按照广州市地铁规划,未来在先烈东路与广州大道北交汇处,还将开通沙河地铁站,可乘坐6号线和11号线。相信有了沙河地铁站以后,沙河的经济会更上一层楼。


正在建设中的沙河地铁站。

  资料来源:《广州市天河区志》、《广州天河年鉴》、《广州市地名志》、《广州市区街道大全》、《广州市天河区地名录》、天河区地情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