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这条“大鱼” 能否搅活国产动画之水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来源标题:这条“大鱼”,能否搅活国产动画之水 暑期档,顶着国漫崛起光环、承载着市场巨大期待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仅3天就拿下2亿多元票房。但是与去年的《大圣归来》不同,社会对《大鱼海棠》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不少人大批烂片,情节故事苍白,几次看笑

来源标题:这条“大鱼”,能否搅活国产动画之水

暑期档,顶着“国漫崛起”光环、承载着市场巨大期待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仅3天就拿下2亿多元票房。但是与去年的《大圣归来》不同,社会对《大鱼海棠》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不少人大批“烂片”,情节故事苍白,几次看笑了。同样也有不少人觉得能打动自己,在电影院里看哭了。

而比起电影本身,或许更值得探讨的是:我们的国产动画真的崛起了吗?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刘海波教授。

民族气派的动画正在回归

解放周一:您对《大鱼海棠》的观影感受如何?

刘海波:我觉得首先有一点可以确认,它谈不上是烂片。美轮美奂的画面场景都值得称道。还有更多的国产动画片,我们连好坏都懒得评价,基本无人理睬,那些才是烂片。《大鱼海棠》能引起那么大的争议,说明它本身是有讨论的价值。

我此前并不知道它,没有等了12年,所以没有作为粉丝的期待,随后也是先听到许多争议,才去电影院看的。看完后,总体感觉是瑕瑜参半,瑕不掩瑜。我自己朋友圈里,一些做电影研究的同行们晒出来的评价也是如此。如果非要我给它打分,它大概能有80分。

解放周一:这个分数并不低,说明它确实有打动您的地方?

刘海波:先说说优点,片子对中国古典元素的借用,给了我很大惊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曾有过民族风格动画的辉煌时期,但是到了80年代以后就断层了。现在,这种本民族文化本位的动画片,由《大圣归来》开始回归,《大鱼海棠》则做得更加彻底。

具体来说,《大圣归来》里的石头怪人、大虫等造型,还不是中国元素,美术设计只做了部分借鉴。而《大鱼海棠》从人物设计、环境建构到视觉呈现,中国元素都占了上风,电影中出现了福建土楼、苍茫云海、层层梯田等中国特色的人文、自然景观,还有大红灯笼、油纸伞、莲花灯等传统元素,充满了浓郁中国风。这可以看成一种标志,标志着民族文化本位的动画片正在开启,历史已经在改写了。而这种标志性局面,意味着未来,我们可能有更多民族气派的动画片诞生。

如何讲好“文学母题”

解放周一:这部片子的缺点也很明显,没有讲好故事。很多人把故事概括为:少女为了报恩养鱼,给自己族里带来巨大灾难。当然,也有认同者认为,只是故事的价值观不讨人喜欢。谁没有在年少轻狂时给家人和朋友惹出点麻烦?甚至有人说,这是文学作品的永恒母题:白素贞为了救许仙水漫金山;罗密欧与朱丽叶谈一场恋爱,给自己的家族带来覆灭。您觉得究竟是时代的价值观变了,还是故事没有讲好?

刘海波:价值观是通过人物情节和人物塑造来传递的,如果一个文学母题,却引起观众反感,那主要还是归结于人物塑造没能说服观众。

我们可以重新整理一下故事线索。这个故事里有两个缺陷没有交代。第一个缺陷:天灾与女孩养鱼之间究竟有无关联。片子里一些族人总是语焉不详,嘟囔着“不祥之兆”,但具体是什么联系,故事缺了一环。如果我暗示,这场灾难和反派人物有关,鱼是被冤枉的,那么观众就会站在鱼和女孩这一边。故事里的“危机”究竟是什么,它始终没有挑明。

从情节设计上说,女孩为了保护鱼,主动对抗族人,这种逻辑是不成立的,应该对抗的是族里的阴谋分子。其中可能有误解,有挑拨,甚至可能女孩是被利用了,但这些因素故事都没交代,没告诉观众。观众只能简单猜测,和族人一样迁怒这条鱼,认为是女孩救鱼引发灾难。

为什么白素贞水漫金山,大家却不反感?因为逻辑上,白素贞的敌人是法海,水漫金山是与法海斗法时的附加意外,所以观众还能站在白素贞一边。但是《大鱼海棠》的故事里,女孩养鱼的阻力究竟是谁?敌人是谁?这点没交代清楚。

解放周一:也有人被戳中泪点,这又怎么说?

刘海波:故事的第二个缺陷是没讲清楚,女孩救鱼不会加大灾难,只会带来家人的分离。比如女孩自己也提到,为了救鱼寿命短了一半,不能伺候家里的老人了。这样的冲突,观众不会有太多反感。做出妥协和让步的往往是父母,为了你的爱情,我们愿意牺牲我们,你走吧——这条逻辑是成立的,一定程度上,女孩的爷爷奶奶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而触发观众泪点的,大概也是这条线。

所以,我认为不是价值观问题,而是故事的缺陷造成观众对价值观的误解。编剧或许觉得有些问题不交代,留待想象更好。但是一个合格的剧本,在推动剧情的某些重要环节上,必须环环相扣,交待清楚。

解放周一:另外一个备受诟病的剧情就是三角恋。

刘海波:三角恋也是常见的爱情母题,“犹豫不决”是三角恋的标配,最终女主角做何选择,一定要有强有力的理由。而《大鱼海棠》没有给出强有力的理由。报恩不足以构成爱情。如果鱼化成人形,和女孩有各种互动,情感加温,那么女孩最终选择鱼,观众说不定能接受。而现在,女孩选鱼的动力明显不够,她和鱼的人形之间,戏份很少。另一方面剧情又给“备胎”加足了爱情戏,最终却没让女孩选他,缺少说服力。

也有人说,女孩对鱼可能不是爱情,是报恩和守护。既然如此,就不要给“备胎”加那么多爱情戏,也让他维持在“守护”的范围就好。现在一边几乎没戏份,另一边却加那么多戏,自然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解放周一:讲不好故事似乎是国产电影的通病,尤其当这个故事比较复杂以后。相比之下,《大圣归来》的故事就能说服观众,是不是因为它的套路比较简单?

刘海波:《大圣归来》是典型的正邪对抗,剧情一定会有冲突点,情节单纯好看,无非就是打怪。一般这种情节,欲扬先抑,一开始主角很痛苦,被虐得很惨,最后憋着一股劲,把敌人打倒,观众看完就很爽。

而《大鱼海棠》一开始就很犹豫纠结。两个世界的犹豫、生命与家庭的犹豫、两段感情的犹豫,始终在犹豫和选择中,没有特别清晰的正邪感。想讲好这样一个复杂故事,确实难度比较大。

影片还是能看出主创团队的诚意,他们不是急就章,而是诚心想做好一部动画作品,但可惜有些地方显得外行,有待成长。

解放周一:编导可能想整出一个系列,埋了很多线索,有待以后来解。

刘海波:它不像《哈利·波特》已经有系列小说出版,也不像《大圣归来》有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做世界观铺垫。《大鱼海棠》是自己第一次呈现出一个新的世界观,那么你必须设定严密。好的系列电影,应该做到单片看是完整的,但好像完整的东西里还能发展出另一个分支。

很多国产动画片仍是低幼读物

解放周一:此前《喜羊羊》等动画片票房同样盈利,但几乎没人觉得中国动画崛起了。直到《大圣归来》,中国动画似乎才看到了希望。您觉得是为什么?

刘海波:在此之前,《喜羊羊》等不是没有市场,但只能说它们是低幼读物,称不上作品。中国市场上的动画片大多幼稚,甚至弱智,缺乏文化上的影响力。看一看也可以,但只能算视频填充物。

而《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终于显示出中国动画在文化上的成熟,可以当成一部作品来对待了。《大圣归来》的目标观众是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少年,更偏向男性视角,而《大鱼海棠》更偏向女性视角,这片子看哭的大多也是女性。

我甚至觉得,《大鱼海棠》 的框架有一点像《红楼梦》中的木石前缘:在那个世界,我和你有约定,在这个世界我就要报答你。前世约定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备胎”付出一切都不足以拉回。影片的旁白,一开始就是一个苍老的声音,用文化转译建构电影的世界观,世界观构想很大。这些设定都把观众的年龄层再往上提了提。

解放周一:您觉得《大鱼海棠》有没有接过《大圣归来》这一棒,标志着国产动画电影开始进入上升期了?

刘海波:《大圣归来》当时是一个惊喜,在观众没有准备的时候,他们得到惊喜,就会感谢和赞美。而从《大圣归来》以后,观众的胃口和期待被抬高了。《大鱼海棠》没有让观众得到满足,所以引起了争议。

但我觉得有争议特别好。有争议,全社会才会去关注动画电影。市场和风投终于开始认识到,原来在中国做动画电影也是能票房盈利,吸引眼球,甚至成为热议话题的。《大圣归来》做了8年,《大鱼海棠》等了12年,两部作品在制作过程中都碰到资金难题。但正因为有了它们的出现,我猜最近的动画电影,资金可能不会再如此艰难。

所以,《大鱼海棠》尽管有种种缺陷,但它确实算是一个标志。如果只有《大圣归来》形单影只,市场可能会觉得那是偶然。但今年有了《大鱼海棠》 接棒,市场不会觉得一切都是偶然,大家会意识到,我们是有能力做成熟的动画片的。

解放周一:您对成熟动画片的定义是什么?

刘海波: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观众的年龄层,不再是给幼儿看的。其次从《大圣归来》开始,中国动画片进入了艺术阶段。

历史的发展趋势,总是需要一些代表作品作为里程碑出现,才会让发展趋势定型。正如多年以前,我们公认,国产大片出现是以张艺谋的《英雄》为标志。尽管当时《英雄》也受到诟病。而《大圣归来》则意味着我们成人方向动画的标杆,《大鱼海棠》 再度印证了这个发展方向,至少可以称得上是有缺陷的动画艺术作品。

尤其是《大圣归来》回归了本土文化,《大鱼海棠》发展了中国文化本位。中国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标志性里程碑作品出现,整体风向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它们意味着,中国动画电影的气氛开始变好,大家看到了希望,盈利的希望、被关注的希望、激活传统文化的希望,市场热度起来了,等等。

解放周一:但也有人担心,明年我们还会不会诞生这样成人方向的动画片继续接力跑?如果从现在开始创作,那肯定来不及。

刘海波:我也有同样担心。动画的制作周期很长,尤其动画是建构一个想象世界,需要反复打磨,剧本从设计角色造型到建构环境模型,都需要很长时间,许多团队参与。如果现在启动,明年肯定来不及。现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直接买成熟的动画IP。

中国动画过去一直停留在低龄方向。现在我们终于看到成人方向动画片发展的希望。这说明中国动画人是有追求的,有这样一批人,坚持自己创作的初衷,不是为了急就章。只要这一点没有改变,未来希望还是很大。

国产动画

有争议,全社会才会去关注动画电影。市场和风投终于开始认识到,原来在中国做动画电影也是能票房盈利,吸引眼球,甚至成为热议话题的。

◇链接◇

那些收获赞誉的中国动画片

《大闹天宫》导演:万籁鸣/唐澄

早在1941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在亚洲非常有影响。日本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

《大闹天宫》是万籁鸣61岁时的作品,分为上下集,分别完成于1961年和1964年。当时没有电脑制作,全凭手中一支画笔。一般来说,10分钟的动画要画7000到1万张原动画。《大闹天宫》仅绘制时间就花了近两年。

1997年10月7日,97岁高龄的万籁鸣安静地离开人世。在老人的墓碑上没有墓志铭,墓碑设计成一卷展开的电影胶片,一座云遮雾绕的花果山,跃出了人见人爱的孙大圣,大圣手搭凉棚,四处眺望。

《崂山道士》导演:虞哲光

一位整天梦想当神仙的书生去崂山学道,学了点穿墙术就打算行窃,“哪家有财,哪家有宝,我穿墙过去,我穿墙过去——拿了就跑”,结果头上撞了很多包。

导演虞哲光笔名于执,1944年演出了根据白居易《长恨歌》改编的同名木偶剧和歌颂民族英雄的木偶戏《史可法》。1962年,他和章超群等合作,将民间著名布袋木偶艺术家杨胜的掌上艺术,拍摄成舞台纪录片《掌中戏》,享誉国内外。

1960年,他结合木偶片、剪纸片的艺术特色,吸取了这些片种的拍摄原理,终于创造出美术电影中又一新品种——折纸片。

另一位艺术指导刘异龙先生,是著名的昆曲文丑,其中书生边跑边唱:“我逃之夭……夭!”以及“穿墙进去,我穿墙进去,拿了就……跑!”等这些昆曲唱段都是出自刘异龙的指点。

《山水情》导演:特伟/阎善春/马克宣

1988年的水墨动画电影,人物、场景设定邀请了著名国画大师吴山明和卓鹤君,它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在荒村野渡口,渔家少年留老人在自己的茅舍里歇息,老人感到宽慰。翌日,老人病体康复,取出古琴,弹奏一曲,琴声把少年引到他的身边。少年学艺心切,老人诲人不倦,两人结为师徒。

秋去春来,少年技艺大进,老人十分欣喜。携少年驾舟而去,经大川而登高山,使少年为之神往。临别时,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送给他,然后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少年遥望消失在茫茫山野中的恩师身影,顿时灵感涌起,盘坐在悬崖峭壁之上,手抚琴弦,弹奏心中之曲,琴声在山间回响。

片子几乎没有一句台词,只有或缓或急的古琴独奏,与画面相得益彰,高山流水尽在其中。

《鹿铃》导演:唐澄/邬强

典型的中国风水墨动画片,改编自庐山“白鹿洞书院”流传的美丽传说。

心地善良的老药农与孙女在深山摘采草药时,救下一只受了重伤的小鹿。在女孩的细心照料下,小鹿逐渐恢复健康,并与女孩成为形影不离的伙伴。而在女孩为保护它受伤后,小鹿更是通人性地代她做了许多事。后来小鹿随女孩及爷爷在山上采药时,与失散的父母相遇,告别一刻,它与女孩难分难舍。

《雪孩子》导演:林文肖

这是一部让很多人看哭的动画片,1980年代的片子,有人说可以代表国产动画与《疯狂动物城》相媲美。

窗外冰天雪地,小白兔觉得一个人在家很没意思,兔妈妈想出堆个雪孩子陪它玩的办法。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得很开心。后来,火烧着了小白兔的房子,雪孩子为救小白兔,奋不顾身地冲进屋。

有人说,这部片子击中的是我们最纯真柔软的内心。

《三个和尚》导演:徐景达/马克宣

《三个和尚》在金鸡奖评委会投票中是少有的全票。徐景达说,1956年,上海美影厂厂长特伟亲自导演动画片 《骄傲的将军》,自己当时才20出头,跟着画背景,开始了动画的艺术实践。特伟主张中国动画片要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与风格,注意与外国的东西拉开距离。这一点,这部片子做到了。

《李献计历险记》导演:李阳

它获得了2010土豆映像节最佳动画片奖。其成功之处是把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后悔药”婉转表现出来。

还有评论说,《李献计历险记》是中国原创网络视频史上不可回避的一部作品,视听语言上的天马行空和内容读解上的多义性,与80后收看群体在心灵气质上高度契合。这是一个拂去表面的浮尘后才见人性光芒的故事,颓废灰暗的外表下是一个被爱情奴役的灵魂。(综合自网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