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对“滴滴”打车涨价,不妨用市场眼光看待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6-10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0日,日前有消费者发现,上线一年多的滴滴快车在北京悄然涨价。有媒体报道,滴滴在多个城市的价格都进行了上调。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滴滴在北京的计价标准由去年同期的1.5元/公里+0.25元/分钟提高到了1.8元/公里+0.5元/分钟。对此,滴滴公司回应称,“在用户每次

  日前有消费者发现,上线一年多的滴滴快车在北京悄然涨价。有媒体报道,滴滴在多个城市的价格都进行了上调。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滴滴在北京的计价标准由去年同期的1.5元/公里+0.25元/分钟提高到了1.8元/公里+0.5元/分钟。对此,滴滴公司回应称,“在用户每次行程开始前都有明确的价格预估,点击还可以看到价格构成,用户需要明确表示接受才会开始叫车,充分保障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交由市场选择

  众所周知,包括滴滴快车在内的各类专车,长时间以来收费标准不算高,跟出租车收费标准相当,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专车平台对专车司机给予不小力度的补贴投入,从而保障了专车司机的收入。但专车行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和普及,专车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有着忠诚度的消费者,用户黏度还比较高。专车平台随之逐渐减少或直接取消了对专车司机的补贴,并连续降低司机端的成单奖励。要继续确保专车司机的收入不降低,选择涨价、提高客户端的服务费用,就成为专车平台惟一的选择。

  再者,从市场竞争角度说,滴滴快车等专车平台纷纷涨价,乘客最终会对专车平台的这种做法做出市场的理性选择。道理不难理解,如果专车涨价过快,超出了消费者的接受度和承受能力,那么消费者自然而然地会放弃乘坐专车出行,重新选择传统的出租车出行,或者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出行。一旦消费者流失,专车盈利能力降低,那么自然会被迫终止涨价,乃至降低费用,重新寻回用户。反之,大众如果接受了专车涨价,并不觉得涨价后的专车收费特别昂贵,依然愿意乘坐专车出行,而不选择价格便宜一点的出租车,没有造成客户的流失,那么实质上就是以实际行动表示,专车涨价是合理的市场行为,符合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市场规律使然。

  专车平台降低或取消补贴,提高车费收费标准,实质上是专车行业回归公平的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和正常结果。滴滴快车以及诸多专车平台相继涨价,大众不必大惊小怪,让乘客自行选择即可。

  不管是出租车资费上调,还是专车涨价,有一点必须明确,就是要尊重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充分保障消费者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让消费者在叫车、乘车之前就清楚资费标准,了解费用上涨的讯息。只有在这个前提之下,市场才能真正作选择。

  须走出“灰色地带”

  滴滴快车运行一段时间来,还是得到了不少用户认可的。它的运行模式同优步、易到等都是私家车挂靠公司并接入平台运营模式,能够很好地缓解公交车和出租车的交通压力,方便了市民出行。

  其实,滴滴营运毕竟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只要光明正大涨价,只要涨价构成合理,用户也能接受,大可不必偷偷摸摸。再说,滴滴叫车业务也属于市场营运模式,市场经济涨价和降价都很正常。而且在客户叫车之初,确实也给了知情权与选择权,一种涨价的试探也好,直接涨价也罢,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有一点才是关键,即滴滴快车的营运没有取得资质认可,是一种非法营运。有关专车平台接入私家车和驾驶员未经许可擅自开展客运服务的行为均属违法行为。此前滴滴司机人员多次被执法人员查处,这就说明目前滴滴快车仍然走在政策的“灰色地带”。

  由于身份资质不合法,那么其营运收费涨价等都是不合法的,一旦出了安全事故,追责维权都会出现很多难题。目前,滴滴快车涨价争议倒在其次,亟须理顺的是“滴滴”要快速“漂白”自己的身份,走出“灰色地带”,走进法制轨道才是题中之义。

  是一种理性回归

  若从市场规律来分析,滴滴快车悄然涨价,也算是一种理性经营的回归。毕竟,滴滴公司也要靠利润来生存和发展,一味赔本经营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更非遵循市场规律的生存之道。

  而且,滴滴快车涨价后,公司利润也并未见得有多么可观。一方面,滴滴公司仍然对司机采取按单补贴的办法,为此支出一大笔费用,且许多专车司机明确表示,拉够一定单数的补贴才是对他们最大的诱惑;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客户流失,滴滴公司还在大量发放线上打折卡、券的,以防客户流失,这也需公司去买单和消化。

  所以,滴滴公司悄然涨价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市场及客户群承受能力的测试与考验,更是一种让自己的经营行为理性回归市场的小心尝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