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韩澈:我的使命就是不断往美处写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6-11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1日,韩澈先生参展作品 鲁网7月15日讯(山东商报 记者 窦昊)7月14日,第五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济南站)的展期过半,先期已经“踩好点”的藏家们逐渐开始出手。昨天,九城联展文化馆展馆内,参展书法家韩澈的两幅书法作品被藏家收购。这也是韩澈先生的书法作品连

\

韩澈先生参展作品

   鲁网7月15日讯(山东商报 记者 窦昊)7月14日,第五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济南站)的展期过半,先期已经“踩好点”的藏家们逐渐开始出手。昨天,九城联展文化馆展馆内,参展书法家韩澈的两幅书法作品被藏家收购。这也是韩澈先生的书法作品连续四届在九城联展上被藏家收藏,这在参展的书法家中是不多见的。是什么样的造诣使得韩澈的书法如此受追捧?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韩澈。

  说起自己练习书法所下的功夫,韩澈总是谦虚地称自己使用的是“笨办法”,信奉的是匠人精神——把事情做到极致。每天他都坚持临摹碑帖,虔诚甚至谦卑地对待每一幅临摹的字帖。尽管这样的功夫下了几十年,但在面对古人的碑帖时,韩澈依然感到“自惭形秽,感觉没有把古人的东西学到手,只是在不断接近古人而已。”

  “传统就是古人留下来的道统、法统,这是规矩。学习书法,不能无视传统,不能避开传统。传统留下来的经典作品就是书法界的‘行业标准’。我们既然要写中国书法,就要尊重中国书法史历代前贤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和创造的范本。不尊重这个,自己闭门造车,乱写,随意写,都不会写出真正有美感的书法。”韩澈说,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这些大师们的书法作品,哪怕只是一封简单的信札、一篇悼亡的祭文、一个雅集的记录文,都经历了时间和人群的检验,成为了光耀千古的经典,正是这种美穿越了时代和岁月,至今滋润着现代人的眼睛和心灵。

  作为一个书写者,韩澈在继承传统的道路上孜孜不倦,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读古典书法蕴藏的美的密码,为之乐此不疲。他的朋友圈的朋友都知道他的勤奋和坚持,几乎每天早上,朋友们打开微信,就会看到他已经把当日临碑的晨课作业就发到微信上了,并伴有一些临碑感悟和对帖本的点评,很多朋友已经成了习惯。韩澈也已经将每日写字临碑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他着迷于这种状态,并认为自己并不是在坚持什么,而只是习惯于此而已。但是他也经常地困惑,为书法的未来——人们越来越不习惯拿笔,触摸屏时代毛笔更是古董。书法作品形式上的僵化和单调——写几句古人的诗文、落款、盖章,基本上就是通用形式。作为一个艺术门类这样发展下去或许也会慢慢被后来人所抛弃。笔墨当随时代,怎么随?这也是他一个传统的拥趸思考的现代命题。韩澈说,传统书法艺术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是如何让现代人体会和感受它蕴藏的传统意义上的美感和魅力;一是怎么把这门古典艺术赋予它现代生活中新的艺术呈现。

  对艺术品市场的持续低迷境况,在韩澈看来,作为整体经济市场的一部分,艺术品这个分市场必然会受到整体的影响,出现低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经济大环境降低了了藏家的冲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值。”韩澈说,“前两年的艺术品市场火爆得并不正常,买家收艺术品往往附加了太多的非艺术本身的东西,这形成了巨大的泡沫。”当下艺术品市场的低迷,其实就是泡沫破裂之后回归理性和真实需求的时候。而最不应该抱怨的就是艺术家。在韩澈看来,艺术家必须诚恳对待艺术,当创作出真正好的作品时,从来不会缺乏来自的市场赏识。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于美的生活品质的追求几乎是天然的,选择购买艺术品将会是一个普遍的消费行为,市场空间将会无限的打开。

  在记者问到他的作品连续几届被买家收走时,韩澈表示,正是他们的认可,鞭策和鼓励着自己不断努力,“我写字不是为市场写,首先是为自己写。好的东西自有其生命力,有它自己的魅力。我一直相信我的书法会有知音,从不怀疑。我的使命,就是继续不断往好里写,往美处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