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安徽濉溪征地阴影下的农民:讨要补偿变“敲诈”获刑

发表于:2024-06-10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0日,讨要补偿款怎么成了敲诈勒索?从王加夫因反对征地而身陷牢狱开始,他的父亲80多岁的耄耋老人王传人就不得不奔走在为儿子王加夫伸冤的道路上。 搬迁征地引出的刑事犯罪 2014年11月13日,安徽濉溪县五沟镇白寺村王小庙庄农民王加夫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濉溪

讨要补偿款怎么成了敲诈勒索?从王加夫因反对征地而身陷牢狱开始,他的父亲80多岁的耄耋老人王传人就不得不奔走在为儿子王加夫伸冤的道路上。

搬迁征地引出的刑事犯罪

2014年11月13日,安徽濉溪县五沟镇白寺村王小庙庄农民王加夫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濉溪公安局刑事拘留。

彼时,濉溪县五沟镇的征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王传仁说儿子就是因为阻挠政府征收村南48亩土地被带走的,是“秋后算账。”

村民王朝敬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村镇干部来量地的时候,王加夫带着村民不同意,扯住皮尺不让量,让给个说法,连村干部的尺子都弄坏了。”

村民王云说:“王加夫早上刚被抓走,镇政府就带着40多名警察来量地,不让围观,见到年轻人就撵,不让征地就抓人,我被他们开车追出几十公里,在外面躲了半个多月。”

王小庙庄的村民普遍认为,王加夫是因为反对征地被公安机关带走的。

尽管官方和民间对王加夫为何被抓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但事实是,王加夫被带走的第二天,王小庙庄村南的48亩土地被顺利征走。如今,这块麦田上已经建起了两排养老安置房。

根据记者了解,这并不是白寺村王小庙庄第一次征地,自从这里被划定为五沟煤矿采煤沉陷区安置小区后,王加夫所在的王小庙庄的土地已经被征收殆尽,多次征地之后,村里的1200亩耕地仅剩300亩左右,人均耕地由原来的3亩骤减至0.5亩。

讨要补偿变敲诈

2009年位于五沟镇范围内的五沟煤矿纳入国家采煤沉陷区搬迁补偿安置范围,随后淮北市开始编制制定五沟矿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办法。搬迁安置和镇政府搬迁安置,选在了王小庙庄和临近小唐家庄的土地上。

王晓方租赁的53.4亩土地就位于安置新址上,其中包含了村民王加夫的承包地8.1亩,王加夫的牢狱之灾便由此而起。王晓方是濉溪县交通局原工作人员,2001年承包了白寺村王加夫、李辉、王学孟等11户53.4亩耕地,开办养殖场。

2005年王晓方在53.4亩土地上开始种树,并办理林权证,还拿到了每年每亩230元的退耕还林补偿。但遗憾的事,这一过程村镇政府没有公示,王晓芳也没有告知11户村民。直到2010年开始征地时,11户村民才陆续得知这一消息。

2011年,该地块被征收。“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一亩地按照28905元的价格就打你补助存折(帐户)里了。”王传仁回忆说,当时打到自己帐户上10多万元,应该就是给那8.1亩土地的补助款。

然而王加夫案开庭后,法庭调取的证据显示:2011年10月20日,五沟镇政府、白寺村委会和五沟煤矿秘密签署了一份协议,对该地块的补偿标准为每亩77745.23元。本应补偿给11户农民的2873771.52元汇入到王晓方账户。目前,其余10户村民正陆续寻求法律途径讨回被侵吞的款项,已有四户村民在法院起诉了王晓方。

征地之初,因村镇政府在信息上的不透明做法,大多数村民对补偿标准,补偿多少并不知情。王加夫觉得补偿肯定不止这么多,为讨要林地补偿款,他不让王晓方砍伐种在自己土地上的树,父亲王传仁也日夜驻守在这一地块上。

后经村委会从中协调,王晓方同意给王加夫补偿款48.8万元。在王加夫看来,林地赔偿问题至此结束。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三年后,在王加夫被濉溪警方抓捕之后的第六天,王晓方突然报案,称遭到王加夫“敲诈勒索”:“如伐树无法进行,地面附属物赔偿款就不能到位,其会受到巨大损失。迫于无奈,与王加夫达成给付48.8万元的协议。”

先抓人后接报案 是否违法办案

2014年11月13日,王加夫在没有受害人报案的情况下,被濉溪县公安局刑警队以涉嫌“敲诈勒索”罪刑事拘留。王加夫被拘留期间,11月18日,王晓方向公安机关报案,称遭到王加夫敲诈勒索。

王传仁质疑警方的做法:“王晓方说俺敲诈,当初为啥不报案?过了三年才来报案。”记者就王加夫案办案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正常现象,向濉溪县公安局提出采访请求,但濉溪县公安局宣传科科长称,这一案件正在走程序,他们不发表任何观点,也不接受采访。

2015年5月18日,濉溪检察院向濉溪法院提起公诉,指控王加夫涉嫌犯有三起“敲诈勒索”罪。

除王晓方外,起诉的另外两起敲诈勒索是,2013年6月20日,时任白寺村干部李天祥、唐德超、李天付,到王小庙庄协调村征迁剩余土地的分配事项。唐德超倒车时,王加夫故意将脚伸到车轮下,致其脚被轧。唐德超、李天付、李天祥三人支付医疗费2584元。王加夫住院期间以唐德超无证驾驶为由要求唐德超赔偿4.4万元,否则控告唐德超无证驾驶。唐德超倍感压力之下,先后用村公款给付王加夫和其子王鹏44580元。

2012年白寺村向王加夫之子王鹏借款21万。2013年6月结算后欠王鹏本息105960元。白寺村于2014年7-8月间将14.3万元汇入王加夫一卡通帐户,欠王鹏本息全部结清。但欠条未及时抽回,2014年9月,王加夫、王鹏又以欠条在其手中为由,采用扣押挖掘机、带领家人到村干部家中纠缠的方式,索要13.5万元。

2016年4月14日,濉溪法院一审判决只认定了王加夫“敲诈勒索”王晓方的犯罪事实成立,判处王加夫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退赔被害人王晓方人民币48.8万元。

王加夫的代理律师殷强对这个判决结果大感意外:“王加夫是在讨要自己应得的那份林地补偿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就变成敲诈勒索了?王加夫根本不具备敲诈勒索的主观故意。”

巨额补偿款流向不明 失地农民生活无着

根据记者了解,白寺村对土地、征地补偿等并没有进行公示,从一份村民提供的证据显示,村干部多次将近百万征地补偿款汇入村干部本人及近亲属名下。

记者得到了一份白寺村村委会2011年11月18日8时至10时的会议记录,显示村委会人员商讨支付王小庙和小唐家共计669人(没有具体名单)的搬迁费,每人15000的标准,共计1003.5万元,而实际上,王小庙和小唐庄合计人口只有550人左右。这就意味着,有180万元下落不明。

官司和纷争摆在王小庙庄人的面前,比这个更严峻的问题是,王小庙庄人均耕地由3亩骤减至5分。在这些被征用的耕地上,是一座座大楼应声而起,编制80多人的镇政府建起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一座六层主楼附带六座配楼的超豪华办公楼群,而办公楼后面则是几百亩征而未用的闲置土地。

五沟镇副镇长谢传标介绍,周边几栋副楼腾退后或出租,或作为教师宿舍,但这栋6000平方米的主楼2014年竣工后,因使用面积严重超标,一直荒废至今。

而对于失地农民的未来,五沟镇副镇长谢传标则轻描淡写地表示“没地了,可以出去打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