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这样炼成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6-10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0日,秦东大地,捷报频传。 5月,“第七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渭南师范学院3支队伍入围总决赛,其中,Beyond团队荣获特等奖,并将代表中国赴美参加国际市场营销大赛; 6月,“第三届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渭南师范学院一举拿下化学组、历史组

秦东大地,捷报频传。

5月,“第七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渭南师范学院3支队伍入围总决赛,其中,Beyond团队荣获特等奖,并将代表中国赴美参加国际市场营销大赛;

6月,“第三届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渭南师范学院一举拿下化学组、历史组两个一等奖和物理组三等奖;

……

成绩,只是缩影。背后,是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对协同育人机制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

能力培养

渭南师范学院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围绕培养优秀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主动优化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首先是以“通识教育”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针对当前高中教育过早分科、大学教育重专业学习、忽视一般文化知识拓展的现状,学校为全校学生开设“大学语文”,为文史、艺术类专业增开“大学数学”“自然科学概论”课程,为理工类专业增开“中外思想史”“工程技术概论”等课程。此外,还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创新创业、艺术体育、教师教育、地方文化等六大类80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并明确不同专业学生的选修要求。

其次是以“优化学科基础和专业课程”为突破口,强化实践教学。学校要求各二级学院按学科门类统一开设学科平台课程,重视学生学科基础知识教学和跨学科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开设上,既体现“应用型人才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完整”,又强调与产业链中岗位群的共性要求和复合能力要求的对接,突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该专业以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计算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范例式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在真实数据环境下问题分析、数据处理和系统构造的能力。一是拓宽数学、逻辑、工程及管理等相关知识,实行大类培养模式。二是依据计算机学科及不同专业特色,设计强调工程实践和思维训练的课程体系,实施能力导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该专业按照IT行业基本合格的入职者标准,构建“验证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训+专业实习+仿真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企业课程嵌入、一线工程师进课堂、教师学生进企业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过程。

再其次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学校建有“国家创客空间”、省级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实施“五个一”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即每个专业至少开设一门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建设一个示范校外实践基地、培育一个特色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培养一支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指导教师队伍、孵化一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体项目,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2011年以来,学校投入500多万元经费,设立55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7100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2015年起,学校再投入380万元,设立190项“大学生实体创业项目”,培育出28个大学生注册公司并入驻大学科技园。为了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创新校长奖”和渭华学子企业奖,2302名学生和129个团队获得奖励,奖励金额共计1916万元。

关键词

协同培养

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要求之间“两张皮”的现象如何克服?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差的问题怎么解决?渭南师范学院更新办学理念,改变封闭性、单独式的师范生培养模式,走“开门办学”的路子,唱好“两台戏”,探索构建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以及地方企事业单位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第一台戏是完善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教师的机制。学校成立秦东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负责推进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的合作;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和提升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推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依托渭南、铜川各县教研室建设了15个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站,与各县基础教育教研人员共同组建研究团队,合作开展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探索;在各县选定86所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共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基地学校,负责接纳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为师范生安排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协调安排该校师生的教育调研,与该校教师合作开展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

第二台戏是与企事业单位搭建平台,合作培养人才。学校建设有大学科技园,与入园的20余家企业合作成立产学研机构,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大学科技园先后被批准为“陕西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和“国家众创空间”,并被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学校在省内外70多家企事业单位挂牌建立非师范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见习和实习实训,选派师生与企业人员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研发,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实践导师,并共同研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教学活动。

关键词

强化实践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渭南师范学院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首先是强化师范生“从教技能”培训。学校在加强“书法与书写技能”“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艺术鉴赏”课程教学的同时,给师范生配发小黑板,安排书法教师进行1年培训指导,组织开展粉笔字书写能力测试;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创新教育见习实习模式,每学年多次组织见习;与临渭区教育部门合作实施“临渭区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项目”,每年选派500名师范生在中小学进行1学期顶岗实习,对置换出来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实习前,学校与基地学校共同组织实习岗前培训,邀请基地学校一线教师给师范生解读新课标,讲解基层学校教学常规要求,指导师范生备课讲课,交流工作经验体会。

其次是强化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训练。音乐舞蹈类专业重视专业创作、表演,经常举办专业汇报演出、周末音乐会,大学生艺术团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大型演出活动,曾赴英国、爱尔兰和玉树地震灾区演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美术设计类专业、传媒类专业,重视专业写生,经常举办书画展、设计作品展;理工类专业重视实验技能培训;语言类专业强化演讲、口语交际技能训练;经管类专业依托虚拟企业运营平台和现实企业,强化学生业务能力培养训练。

关键词

以赛促教

专业竞赛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和促进。学校以兴趣驱动、课堂支撑、专项培训、导师指导为特色的专业竞赛为抓手,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首先是实战演练,聚焦真实问题,灵活应对。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该专业探索出了“全面提升,重点突破,融入市场,展现优秀”的全国营销大赛实践模式。一是提前渗透,灌输思想。将历年学生参赛的资料做成视频,播放给大一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基础入手,重视积累。大一、大二学生通过各类活动以及二级学院主办的营销策划大赛等,积累实践创新的能力。三是以大带小,生态循环。学生自由组队,以团队为基础开展市场调研、拜访客户、方案制定、销售产品,由大三学生带大二学生,形成生态循环,学生不断层。四是教师指导,封闭训练。在竞赛活动中,教师全程指导,与学生同吃共议、封闭训练、激发学生潜能。五是模拟演练,全力以赴。不管是在策划创意讨论、客户拜访,还是PPT演示,回答专家问题,全程模拟真实竞赛环境,让学生提早进入状态。

其次是任务驱动,调用知识储备,拓展发挥。对师范生,定期举办演讲赛、中华经典诵读竞赛,举办普通话与口语表达水平过关测试、师范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培训班,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教务处和二级学院每年分别组织大三、大四师范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说课、讲课等教学技能竞赛,分二级学院初赛、全校竞赛和基地学校竞赛三个阶段,全校竞赛阶段邀请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基地学校教师担任评委;基地学校竞赛阶段,完全交由基地学校评委判定。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组织参加西北教师教育联盟举办的师范生教学竞赛及全国性的师范生教学竞赛。

针对西北教师教育联盟举办的师范生教学竞赛及全国性的师范生教学竞赛没有指定教材,参赛学生随机抽取赛讲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并要作三分钟即席演讲的特点,学校在赛前邀请基地学校一线教师共同进行集中训练,从备课、试讲、板书、即席演讲等方面给予学生综合指导。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三届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上,渭南师范学院一举拿下化学组、历史组两个一等奖和物理组三等奖。

教学改革的成果,是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几年来,渭南师范学院在西北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等各类科技文体竞赛活动中,共有350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大奖。毕业生受到社会好评,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基础教育,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不断涌现“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教学能手”、知名作家、优秀企业家等,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和领军者。(李建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