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三代同船 渔船上的娃如何过暑假?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6-11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1日,昨天下午4时30分,卢俊和堂弟卢家乐坐着爷爷卢友南撑的小船从学校回到了渔船上。这是本学期哥俩最后一次乘船回家了。马上就要开启暑假生活了,他们不需要像岸上的孩子一样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只管尽情地玩耍两个月。不过,哥俩并不高兴,因为一旦离开学校,他们

\

   昨天下午4时30分,卢俊和堂弟卢家乐坐着爷爷卢友南撑的小船从学校回到了渔船上。这是本学期哥俩最后一次乘船回家了。马上就要开启暑假生活了,他们不需要像岸上的孩子一样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只管尽情地玩耍两个月。不过,哥俩并不高兴,因为一旦离开学校,他们就失去了和外界交流的机会,只能在由11条船围成的孤岛上生活。

   卢友南家世世代代都在船上生活,打鱼的手艺是他们家的传家宝。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卢友南的大儿子卢国民倒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和侄子将来有机会能够离开渔船,到岸上读书上大学。

   乘船上学 渴盼新鲜生活

\

   10岁的卢俊和8岁的卢家乐是堂哥俩,两人一个读小学五年级,一个读小学三年级。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们每天的读书路始于船上,行于水上。

   每天早上7时30分,东莞企石镇滨江体育长廊畔的东江水域上,一个男子划着小船载着两个背着书包的小孩水中划行的画面都会如期而至。不管天气是骄阳,还是迷雾,抑或是暴风雷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卢俊和卢家乐每天都是被爷爷卢友南划着小船送到学校再接回来的。“我没有上过学,一定要让孙子们好好学习。”52岁的卢友南不管打鱼有多累,但接送起孙子来总是乐此不疲。

   卢俊和卢家乐打小就在船上长大。两人都活泼好动,但为了安全,除了上学时间,父母很少让他们上岸。连企石镇,这哥俩去年一年总共才去了两次。这让他们的生活显得有点封闭和单调,整个童年生活只能围绕着船展开。

   游泳是哥俩每天的“必修课”。只要没有大风大浪,卢俊和卢家乐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头扎进东江里,在水里泡一两个小时。“渔民的孩子不会游泳就像岸上的孩子不会走路一样。”卢俊在4岁的时候就被爸爸扔到河里学游泳了。现在一到水里他似乎就有使不完的劲儿,能够用各种泳姿前进,能够在跳水的过程中做出各种搞怪的动作,还总拉扯着卢家乐比憋气。

   卢俊和卢家乐说他们有一大堆的玩具。不过,他们口中所说的一大堆玩具只是大量的玩具大荟萃。哥俩将一个变形机器人和玩具卡车拆得四分五裂,然后和捡来的磁铁、攒来的硬币堆到一起就变成了一大堆的玩具。两人坐在船板上,将一大堆的玩具围在中间,然后将它们做出不同形状的组合,嘴里再念念有词地给每个组合取个名字。这已然成为他们除了游泳之外的最大玩乐。

   “我也想玩电脑。”卢俊说他现在感觉生活非常不好玩,在船上已经玩腻了。在他们生活的船上,几台小型的电风扇是唯一的家用电器。电脑、电视、游戏机这些对于岸上孩子来讲习以为常的东西,但对于卢俊和卢家乐而言却是奢侈品。去年,他们曾被姑姑带着去镇上玩电脑、吃冰淇淋。“汉堡包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卢家乐把那次岸上之旅讲得格外美好。

   卢俊和卢家乐不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父母也没有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苛刻的要求。单调的船上生活让他们保持了一份纯粹的童真。卢俊说他的理想特别的简单,就是长大后做一个篮球运动员。而卢家乐还没有想好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只希望长大后能保护妈妈。

   三代同船 每天打鱼深夜归来

\

   傍晚时分,卢友南在船上的灶台上点燃了三炷香,等到三炷香全部熄灭。他和老伴、两个儿子及儿媳一行六人撑着三只小船外出打鱼,直到深夜时分才回家。外出打鱼前先点香拜神是这个打鱼世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

   卢友南原本随父母在佛山三水打鱼,后来当地鱼量减少,为了揾食便举家迁移到了东莞。在企石滨江体育公园附近河湾的渔船上,卢友南成家立业,有了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两个月前又抱上了孙女。 如今,全家三代九口人、三只鸭、两条狗、一只猫守着大大小小交织在一起的11条船在东江上过日子。

   打鱼是卢友南一家的主要工作和生活来源。除了每年两个月的休渔期和重大恶劣天气外,卢友南每天都要带着老伴和儿子儿媳到附近水域作业。“收成要看运气,有的时候一天能捞一两百斤,有的时候一天连一二十斤都没有。”午饭过后,卢友南全家会准时带上当天的“战利品”到岸上售卖,每斤鱼2元~2.5元的市场价格能够保证这一家每天的收入在200元上下浮动。

   难掩自责 希望孩子读书上大学


   “我小时候就是没有选择的机会,不然绝不会做渔民。”卢国民是卢友南的大儿子,从小就跟着父亲在东江上跌打滚爬的他觉得渔民非常辛苦,每天都在船上风吹日晒的,还收入不高。每当看到附近的邻居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后就纷纷上岸居住,整个江上只有他们一家每天除了打鱼还要接送孩子上下学。他迫切希望自己的儿子卢俊和侄子卢家乐将来能够走出去读书上大学,不再做渔民了。不过,当看到两个小孩每科六七十分的成绩单时,他又非常无奈甚至自责,“我们连小学都没有上完,怎么教他们啊”。他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方式又可能耽误了孩子的成长,为此他专门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希望能够上上网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好为儿子和侄子将来选择职业。

   据长期在企石滨江体育公园采风的摄影爱好者林晓敏介绍,卢友南一家所在的水域以前被当地人称为东江码头,是一个非常热闹的鱼市。后来,打鱼的人越来越少,政府便将此改造成了滨江体育公园,供附近居民休闲运动。现在的东江码头上只剩大约十几户渔家了,以后可能会更少。

   来源:广州参考·广州日报文、图:葛宇飞编辑:吴城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