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舆情观察:山寨社团乱象频现 缘何长久横行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山寨明星代言(图片来源于网络) 6月28日,一则奇葩新闻熏了网友一脸,八旬成都老人听信名为中国尿疗协会组织建议,坚持喝尿23年并担任该协会常务理事,什么腰椎间盘突出、肺气肿、老花眼,都治好了!。据悉,老人还因此事与女儿关系剑拔弩张,一度闹到过父女决

舆情观察:山寨社团乱象频现 缘何长久横行

  山寨明星代言(图片来源于网络)

  6月28日,一则奇葩新闻熏了网友一脸,八旬成都老人听信名为“中国尿疗协会”组织建议,坚持喝尿23年并担任该协会常务理事,“什么腰椎间盘突出、肺气肿、老花眼,都治好了!”。据悉,老人还因此事与女儿关系剑拔弩张,一度闹到过父女决裂。此事经媒体报道,旋即引来一片舆论热议。

  “中国尿疗协会”是何来头?此类将谬论捧为圣言的山寨社团,为何能在聚光灯下大行其道?

  山寨,从未淡出公众视野

  “山寨”,作为盗版、克隆、仿制等的代名词,由草根IT力量发起,并基于逐年积累,衍生成为一种民间独特文化现象。

  对“山寨”追根溯源,部分舆论认为“山寨”起源于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深圳厂商因地利之便走私手机,为谋厚利模仿生产,厂家不敢在冒牌手机上署地名,便印上“SZ”两个字母,久而久之便被喊成了“山寨”。

  “山寨”一词因冒牌手机而兴起,随着品牌意识崛起与人们消费水平增长,逐渐成为民间作坊盗版、抄袭、模仿成名品牌行为的统称,浸淫了吃穿住行各个方面。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发布了1509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就此标志着标准认证活动从传统的产品认证,迈向了管理体系认证,“品牌”开始受到重视并作为消费者心中质量的衡量标准。一些“山寨”产品通过对知名品牌进行模仿,伪造商品,侵害原知名产品商标权益,扰乱正规市场秩序,为己盈利。

  以下图片代表了一类山寨行为弄巧成拙,成为大众笑谈。

舆情观察:山寨社团乱象频现 缘何长久横行

  山寨明星代言(图片来源于网络)

  山寨产品向山寨社团延伸

  “山寨”蔓延,民间社团亦未能幸免。

  今年3月以来,民政部接连公布八批共748家“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前文“中国尿疗协会”亦在其列,社会公众可通过中国社会组织网曝光台检索。

  “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指一些内地居民利用境内外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的差异,在登记条件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注册的社会组织。

  从对山寨社区的种类进行分析可见,目前,“山寨社团”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社团注册带有“中国”“中华”字样的商标,假借基金会、联合会之名,推广价格高昂的保健品、理疗品,以老年人群为目标,利用看起来“高规格”的名称与夸大疗效的广告,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聘请“假专家”解说,吸引消费者在协会内购买产品,赚取高额利润;此类社团还涉及文艺科教领域,以承诺发表文章、举办展览和竞赛为名,吸引社会人士入会,在后期收取高昂的“经办费”,但不履行先期承诺。

  另一种社团通过注册与知名社团高度雷同的商标,混淆视听,放松普通大众的心理防备。民政部党组成员、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介绍,这些“山寨社团”的名称多与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团名称一致或雷同,让公众难以区分。这些“离岸社团”、“山寨社团”通过其在境外取得的合法性,在中国境内以发送会议邀请函、展览邀请函、利用邀约入会等手段,将社会人士吸纳进组织,并灌输以理想化的成功形象,向会员收取高额会费,达到盈利目的。

  此外,民政部曝光的第八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依然以文化艺术社团为主,总数超过50家,名称也大多雷同,如:中国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研究院、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中国书画名人研究会、中国书画文化研究院、中国书画艺术教育协会、中国书画艺术协会等。

  据《法制日报》报道,截至目前,被曝光的748家“山寨社团”“离岸社团”,只有“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等3家社团进行了注销,仅占总数量的0.4%。

  正规社团无力吐槽

  山寨社团的横行不仅给“被坑”的民众带来精神、财产上的损失,也为正规的社团带来不小麻烦。部分山寨社团与国内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团名称相近甚至相同,使得受害者对正规社团存在误解,影响工作。中国美协维权办主任朱凡说:“面对现在一些社会现象,我们感觉很无奈。有很多事情,因为社会民众并不完全了解美术界情况,对社会上那么多和美术有关的组织无法分辨,甚至有的时候还认为我们是假的。”

  面对不法民间社团炮制极其相似的社团名称,并以此噱头坑蒙拐骗的行为,中国音协副秘书长兼艺术中心主任熊纬说:“在工作中,我们经常接到举报,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只能在自己官网、刊物刊登申明,进行解释。”

  网友评论:管理部门应该反思

  人民网官方微博与6月28日8时发布微博“八旬老人自称喝尿23年治好肺气肿医院:未根治”,讲述了一位成都老人听信名为“中国尿疗协会”组织建议,坚持喝尿23年的新闻,惊呆了网友,掀起一阵舆情热议,一时被称为“最有‘味道'的新闻”。截至7月1日8时,该微博被转发、评论近600次,获赞369次。

舆情观察:山寨社团乱象频现 缘何长久横行

  @人民网官方微博

  对该微博网友评论进行抽样调查发现,约九成网友对此条新闻持戏谑态度,纷纷吐槽九旬老伯头脑简单、行为可笑,网民@独一无二的Blix评论:“肺气肿没治好,多了一个口臭病。”网民@石之康康评论:“人肾脏辛辛苦苦把废物排出来,您倒好,又给喝回去了。”

  6月29日,《法制日报》发表文章《“山寨社团”何以在“聚光灯”下横行无忌》,通过普法案例,讲述了山寨社团忽悠群众大肆敛财,侵害正规社团权益的行径,得到人民网、凤凰资讯、搜狐新闻等主流媒体的转载。

  当日16时,官方微博@人民网发起微博话题#山寨社团#,截至7月1日13时30分,该微博话题共获得高达242.4万的阅读量,被讨论967次。

舆情观察:山寨社团乱象频现 缘何长久横行

  #山寨社团#微博话题首页

  各大官方新闻微博、正规社团官微与网友参与进该话题的讨论,各媒体官微发布新闻报道与点评文章,提醒广大网友勿信山寨社团骗局;众多网友发微博揭示自己以往碰到山寨社团的情形,质疑监管部门的管理疏失,质问山寨社团为何能够在聚光灯下横行。网友@一勺白开水说:“我们要的是处理结果,而不只是公布一下名单就了事。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以来会冒出这么多山寨协会,我们的管理部门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媒体呼吁:不能曝光就完事

  “山寨社团”舆情持续发酵,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表示对此事的关注,并认为山寨社团虽遭曝光,但有关部门不采取措施并不能使其绝迹于江湖。光明网发表文章《以喝尿为嗜好组成的社团为啥也要冠个“国字头”》指出,“铺垫这种政府背景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像政府那样行权,以成本最小的方式来为自己掘取最大利益。这些社团出台的从业资格‘证书’等设槛收费的规定,往往得到一些政府机构的承认和助力,让这些社团赚得盆满钵满。”

  中国科学报发表时评则认为“信息公开只是一种必要的方式,但不是遏制‘山寨社团’横行的根本解决之道。只有多管齐下,依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山寨社团’长期横行的现象才能得到终结。”

  中华网则把希望放在了“有关部门”和制订完善法律法规,出台符合我国当下“山寨社团”泛滥背景的规章制度,严密杜绝‘山寨社团’野蛮生长的灰色空间。

  舆情总结:剔除违规山寨社团规范社团建设环境

  山寨社团表明光鲜亮丽,炮制雷同,极尽表演之才能,实则行魑魅魍魉之事,坑骗防范意识较弱的普通民众,尤其是年长老人,给“被坑者”带来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为正规社团的工作带来羁绊。

  此次“山寨社团”舆情事件以八旬成都老人听信名为“中国尿疗协会”组织建议的荒诞行为伊始,进而将舆论矛头直指民政部接连公布八批共748家“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大批雷同民间山寨社团浮出水面,相关监管部门长期的“不作为”也被众多媒体、网友诟病。

  山寨社团侵害民财,扰乱社会秩序,应引起执法部门的高度关注,加大打击力度依法剔除违规山寨社团,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社团建设环境,坚决铲除山寨社团“毒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