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去产能 能源集团多项举措托底分流转岗职工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重庆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到3年内,将煤炭产能压减到2000万吨以内,几乎要减去一半多的产能。而在推进“去产能”过程中,企业对于职工分流安置的任务则尤为艰巨。作为去产能大户的重庆能源集团采取多项举措托底分流转岗职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去

  重庆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到3年内,将煤炭产能压减到2000万吨以内,几乎要减去一半多的产能。而在推进“去产能”过程中,企业对于职工分流安置的任务则尤为艰巨。作为去产能大户的重庆能源集团采取多项举措托底分流转岗职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去产能,在这里早已不止是“进行时”。

  重庆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显示,在2到3年内,将煤炭产能压减到2000万吨以内,而截至2015年年末,重庆在册矿井数量为403座,统计产能为4084吨。这意味着,将要减去一半多的产能。据重庆市煤监局工作人员透露,今年重庆将关闭煤矿219个,削减产能1300万吨,每个关闭的煤矿将获得600万元的转产扶持资金。

  去产能,在重庆已经进入改革攻坚的“深水区”。

  据介绍,重庆能源集团有在岗员工5.2万人,到2018年,企业的总用工量将控制在2万人以内。现阶段,集团实施去产能需要安置的职工还有1.3万人,而企业内部可转移安置职工的岗位已经枯竭,加之煤矿职工年龄大、文化低、再就业能力差,企业要生存与职工要岗位要生活矛盾突出,共识将更难达成。

  “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任务艰巨,在培训职工新技能和保障职工合法利益等方面,企业工会组织应切实发挥作用。”重庆能源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庞光荣表示,企业工会要旗帜鲜明,敢于作为同时善于作为,“再深的水,也要保障职工安全‘过河’。”

  职工分流安置任务艰巨

  2015年,重庆市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批准了《重庆能源集团煤炭企业2015—2017年脱困转型实施方案》。按照这个方案,该集团将在3年内关闭退出17个煤矿、5个小火电,停止两个多元投资主体煤矿生产、缓建两个在建煤矿,减少煤炭总产能389万吨,发电总装机14.8万千瓦,分流安置职工16212人。到2015年末,该集团实际关停12个煤矿、两个火电厂,煤炭企业分流职工1.53万人。

  庞光荣介绍,该集团今年内拟关闭7矿2厂,涉及职工3539人;2017年拟关闭2矿1厂,涉及职工1294人。此外,该集团决定在2017年基础上,在2018年前再关闭19个煤矿,再减少煤炭产能776万吨,分流安置职工9000人。“目前正在制定实施方案,拟上报市政府批准后启动实施。到2018年,全集团保留煤矿13个,煤炭核定产能控制在1000万吨,比2014年末减少1165万吨,降幅50.5%。”庞光荣说。

  不少一线工人表示,他们大部分人现在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正是“爬坡”的时候,生活压力大。

  庞光荣坦言,由于大量矿井关闭退出,企业内部可转移安置职工的岗位已经枯竭。一方面,由于存续企业再无能力提供转移安置岗位,而政府可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煤矿职工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差,一旦失业就很难再就业。庞光荣说:“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积累,企业压力空前,而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保障。”

  多项举措托底分流转岗职工

  “在分流安置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经济补偿政策,算足给足补偿费用,妥善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历史遗留问题。”庞光荣介绍说,2015年,该集团关停缓14个单位,有13个单位的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在企业职代会上获得一次通过,有1个第二次获得通过,确保了上万名职工依法实施分流安置。

  据介绍,该集团为解决好职工遇到的实际困难,兜牢困难职工生活底线,为改革注入“稳定剂”。集团工会在重庆市总工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与企业改革同步启动了“温暖与改革同行”主题活动,采取多项硬举措为困难职工托底保障。

  能源集团旗下永荣公司茶园煤矿关闭前,因停产时间长,困难职工多,职工家属十分期盼困难救助措施能够落实,集团工会及时下拨30万元专项经费,指导基层工会实行每月职工困难申请、困难状况、审核结果和实际发放“四公示”制度,消除职工的疑虑,维护了困难时期的企业稳定。

  此外,据了解,能源集团各级工会结合关停矿厂实际,还编写了针对性极强的宣传提纲,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将矿井关闭退出的相关信息释放给职工,把政策告知职工,让职工早知道、早消化、早准备,从精神层面引导职工理解支持企业改革。

  “对职工中出现的不理解,我们组织骨干人员与职工面对面交谈。”庞光荣表示,能源集团在职工分流环节,从物质到精神层面都给予职工以充分的关注关心,各级工会组织在企业和职工间搭起了一座“连心桥”,确保了去产能在和谐稳定的大环境中持续推进。

  期待再就业培训项目

  在上述诸多帮扶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很多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

  45岁的陈先生在一线采煤已经10年。他的父母亲都患有慢性病,每月的医药费不菲,小孩刚上大学,妻子没有工作平时打点零工,一家生活的重担压在他身上。而他所在的煤矿日前被关停。

  但陈先生并没有陷入绝望。他透露,煤矿关停后,他被划分到“零就业”家庭一类,矿井留守岗位和社会职能管理岗位明确要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职工。“同时,公司工会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还给我购置了一些家具、电器等生活必须品。”陈先生说,他和工友都免费获得了一份重庆市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公司工会还为像他这样家庭特别困难职工的直系亲属购买了一份城乡医疗保险。

  家住重庆万盛区的刘先生所在的南桐公司矿井早被关停。他说,煤矿工人本来就是挣点“劳力钱”,一般都是40岁以上的年龄,文化又不高,自己出去找工作很少会有单位愿意雇用。企业工会在万盛经济开发区争取到了一些公益性岗位,“经过申请,我又重新就业了。”刘先生说。

  2015年,集团各级工会组织转岗培训102期,帮助2278人取得上岗资格证并在企业内实现了再就业。庞光荣说,集团工会一直在积极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努力争取部分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职工。

  此外,全集团在基层工会建立了90个职工互助储金会,资金总量突破1500万元,此举为职工建立起临时借款的资金池。

  “当然,企业工会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庞光荣期待国家在各地建立职工再就业中心,承接所在地因去产能而下岗失业的职工,履行再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职能,切实为困难职工进行就业托底以及给予煤炭企业工会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和职工渡过当前难关。

    (来源:人民网国资晓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