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消费者要睁大眼睛购车合同猫腻大多藏于细节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青海新闻网讯 合同中将“定金”定义为“订金”以避免在车辆无法交付时,双倍退还定金。模糊规定车辆产生费用由消费者自负,并不列明产生的具体费用,容易产生纠纷……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6月28日,青海省消费者协会开展汽车销售合同条款点评活动,对该

  青海新闻网讯 合同中将“定金”定义为“订金”以避免在车辆无法交付时,双倍退还定金。模糊规定车辆产生费用由消费者自负,并不列明产生的具体费用,容易产生纠纷……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6月28日,青海省消费者协会开展汽车销售合同条款点评活动,对该领域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及不恰当做法作出法律评议,点评涉及日常生活中诸多细节问题,多家汽车销售企业被点名,这也为消费者提了个醒,未来,签订购车合同时,要擦亮眼睛。

  “订金”和“定金”?这个一定要看仔细

  “定金”和“订金”是消费者和经营者经常混用的一对用语,“定金”是一个规范的法律术语,但消协发现,一些省内汽车企业将合同中“定金”定义为“订金”。

  消协副秘书长熊永生解释,在约定合同条款时,应使用“定金”一词。“订金”对双方来说都没有法律约束力,同时,销售者在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收取不超过合同标的总额20%的款项作为定金条款。该款项在消费者不履行合同时可以不用退还,因销售者原因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时,应当向消费者双倍返还定金。同时,熊永生特别提醒,在合同中可以约定定金、违约金,但适用时只能在定金和违约金之间选择一种,两种不能同用。

  被点名企业:以消协前期收集的购车合同来看,青海金岛城南相如东风本田4S店、青海金岛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青海赛亚金晟汽车有限公司、青海赛亚华森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青海兰宁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青海嘉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青海金岛健益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均或多或少有在合同中“定金”违规的现象。

  消费者承担的责任竟然要比销售者多

  有的销售合同中,对消费者违约时要如何承担违约责任规定非常清楚,而对经营者未按约定时间交车的违约行为只字不提,更未涉及要如何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现实中,由于销售商逾期交车引起的纠纷不在少数。

  消协在征集中发现,省内企业存在合同中有些条款违反法律规定的问题。如销售者的违约责任承担比例要小于消费者的违约责任承担比例,多个企业合同中规定“对于提车时经过验车程序的,销售者不再承担任何质量责任”等类似条款,这明显违背合同的公平原则。还有的合同甚至载明“消费者提车后,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退货要求。”的类似条款,此类条款明显违反《消法》规定,属于无效条款。

  比如合同中经常出现:“否则因此车辆产生的费用、损坏由消费者自负”。此处的“车辆产生的费用”在表述中存在不清楚、不明确的问题,容易造成争议纠纷。“损坏由消费者自负”的表述也存在歧义。

  或者在承诺及责任中规定:“按原厂生产质量标准的汽车”这就会让消费者以为不是原厂生产的汽车,仅仅是生产质量标准符合原厂要求的标准。

  合同中,经常出现“提请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条款,实际上这也是违规的。熊永生解释,依据《合同法》第128条、《仲裁法》第16条规定,双方应协议选定仲裁机构,而不应由一方强制约定,甚至有企业在合同中强行规定:“以交车时的工厂出厂设置为准,消费者不得有任何异议”。这有霸王条款的嫌疑。这实际上以格式条款的方式,减轻销售者交付与合同约定不符的车辆时的责任,应视为无效条款。

  消协还发现,有些合同未体现出销售者违约或不能履行合同时应向消费者承担的责任,发生纠纷后难以及时有效解决。

  被点名企业:以消协前期收集的购车合同来看,青海金岛城南相如东风本田4S店、青海兰宁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青海嘉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青农集团青海青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或多或少均存在上述问题。

  消费者不是全能怎能在验车时发现问题?

  消协在征集中发现,不少汽车销售企业在合同中规定,只要在验收时,消费者未提出异议,则视为销售者交付的合同车辆数量和质量均符合本合同要求。但实际上,汽车企业并未给消费者列明质量标准参考,对于消费者而言,交付车辆时能否发现质量问题,完全超出了消费者的能力范围和认知水平。

  熊永生介绍,这种条款是违规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不能因为消费者未提出异议而排除销售者的责任。

  被点名企业:青海金岛振祖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西宁金岛新宝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青海金岛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均存在上述问题。

  省消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点评之后,将要求各家用汽车销售企业改正不合理的相关条款。同时,未来各级消费者协会加大对家用汽车销售企业的监督,并推行青海省消费者协会制定的较为规范家用汽车购买合同书,认真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对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销售企业依法予以揭露批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