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从脚手架到大数据:来自核电建设一线的安全报告最新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新华社广州6月25日电题:从脚手架到大数据:来自核电建设一线的安全报告 ????新华社记者王攀 ????投资总额数百亿元人民币的大型核电站,要和建设工地上最为常见的脚手架“较真”到底——2015年3月开工的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工程,不仅将普通脚手架全部更换成

????新华社广州6月25日电题:从脚手架到大数据:来自核电建设一线的安全报告

????新华社记者王攀

????投资总额数百亿元人民币的大型核电站,要和建设工地上最为常见的脚手架“较真”到底——2015年3月开工的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工程,不仅将普通脚手架全部更换成了耐腐蚀的镀锌脚手架,还在施工工地上全面推行全身式双挂钩缓冲安全带,使之成为现场4000多名核电建设工人每天走上工作岗位时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指标”。

????脚手架的背后,还有大数据、安全训练区、安全隐患排查跟踪表等构成的一整套新的安全规范体系——在6月中下旬举行的中广核核电项目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与培训现场会上,中广核工程公司安全总监袁树军回顾了一年多来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进程。他说,核安全依赖系统、设备、部件、人员的可靠性,装备质量、工作质量则是保证可靠性的基础,实现保障作业人员健康、安全的同时也提升工程建造质量水平,才能最终实现核电安全。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今年6月是我国第十五个安全生产月,主题被确定为“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核电工程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我国有着良好的核安全纪录,但事关环境安全、更事关公众利益的核安全这根“弦”,仍容不得半点放松。

????“用更加严苛的目光审视核电建设安全课题、推进核电建设安全标准攀升新台阶,不仅是国际市场对我们核电企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内公众对核电工程建设提出的‘硬杠杠’”,中广核工程公司红沿河项目总经理田瑞航说。

????核电安全的良好记录与新挑战并存——以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为例,截至今年5月31日,现场总人数约4500人,其中今年新进场工人近2300人,约占总数的50%,在迎接新人员、新班组大量进入的同时,核电项目的安全质量水平不能受到影响。如何对这些人员的行为进行管理,使其成为合格的核电建设工人,是核电企业持续在研究的课题。

????此外,随着我国成为全球在建核电机组规模最大的国家,以及核电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又一张“国家名片”,新的建设单位与装备制造企业进入核电产业也大势所趋。如何让这些企业延续、继承我国核电安全管理优良传统,也是核电建设面对的又一课题。

????“核电站的安全,说到底与核电站的整体建造质量是分不开的,包括核电技术水平、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管理等等。今天的核电工程质量就是明天的核安全,核电站的安全是建立在核电站整体建造质量基础之上的。”袁树军说。

????在人员流动性不断加大的客观背景下,构筑开放性的安全管理体系成为核电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此红沿河核电基地专门建设了安全体验区和训练区,并且和施工工地实现了物理隔绝,只有完成了培训并且持证上岗的人员才可以跨过体验区进入施工现场。

????“我们的安全纪录已经实现了从零死亡到零重伤,现在我们追求的是零轻伤,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目标。薄弱班组我们会专门进行扶持,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成长为成熟班组”,田瑞航说。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安全更严格的要求也被视为我国核电企业管理提升的一个契机。长期在一线从事安全质量监管业务的中广核工程公司项目安全高级主管彭恩泽说,和以往相比,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的安全质量要求早在开工建设之前就融入规划、设计方案并形成专门的施工管理策划,使得工程现场的人员通行、排水系统等安全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对此,40多岁的中核华兴公司核岛队带班负责人孟宪坡有着切身体会。这位2005年起就在深圳大亚湾、山东石岛湾等多个核电工程现场奋战的河南籍建筑工人说,在红沿河基地,即使只有两、三米的登高作业,也有两个人配合工作,其中一个人作业,另一个人扶着梯子并观察周围情况,“工地上看不到拿着喇叭高声吆喝的安检员,但是每一个工人都严格按照规范施工。”

????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也成为核电企业应对安全挑战的重要手段。中广核工程公司专门开发出了企业内部安全管理APP,并在移动终端上应用。安全信息通过手机可以第一时间传送到每一个施工人员手中,而来自一线的安全数据汇总又给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展望未来,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也让我国核电业界对于迎接核电建设挑战与“走出去”考验具有更大信心。 袁树军说,以华龙一号为例,作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建设单位正在以往积累的经验基础上,筹划解决更多的“安全功课”。

????“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方面,我们已经提前识别和分析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施工、调试等方面面临的质量风险和挑战,研究制定并实施了针对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质量保证管理方案,用风险管理的方法管理工程质量,并且向整个核电产业链纵深方向延伸。我们有十足的信心将这个示范项目建成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标杆工程”,他说。(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