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宁波海曙:党员服务掀起供给侧改革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6-10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0日,央广网宁波6月28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通讯员许玉芬 毛一波)20年前,宁波市海曙区一名退休党员发起“给我一个岗位,奉献一份余热”的倡议,从此拉开了该区党员“一人一岗”活动的序幕。如今,20年过去了,党员服务队伍从一个人发展成星火燎原之势,服务模式从

  央广网宁波6月28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通讯员许玉芬 毛一波)20年前,宁波市海曙区一名退休党员发起“给我一个岗位,奉献一份余热”的倡议,从此拉开了该区党员“一人一岗”活动的序幕。如今,20年过去了,党员服务队伍从一个人发展成星火燎原之势,服务模式从我能做什么到要我做什么再到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如今,党员“一人一岗”又掀起了一场供给侧改革:借助互联网+,盘活资源,实现供需有效匹配!

  家住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朝阳社区的退休老党员田庆元,料不到,20年前他的一个倡议,日后会带动全区25380多名党员争先恐后为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96年初,退休老党员田庆元,渴望继续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在全区街居党员问卷调查中,端正写上“给我一个岗位,奉献一份余热”的愿望。这个愿望,也代表了其他党员的心声。就此,海曙区党员“一人一岗”拉开序幕。

  奉献余热,从哪里着手?“起先是从‘袋装垃圾’开始的。”朝阳新村老党员洪根娣回忆。一开始,党员服务的内容主要是:管垃圾、管治安巡逻、管绿化,后来还拓展到了文艺服务。“人退志不退,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老党员陆正义的回忆中,满满的都是正气。

  在退休老党员的模范带领下,党员“一人一岗”像星星之火,迅速蔓延成燎原之势。到2000年,党员“一人一岗”活动遍及了宁波市海曙区的63个社区。

  志愿参加服务的党员人数一多,便催生了规范化管理。服务内容也从原来的管垃圾管治安开始慢慢拓展到了政策宣传、科普宣传、楼道平安、扶贫帮困、敬老助残、文体辅导、安全监督、卫生监督、民事调解、帮教工作、计生联络、信息传递、舆论引导、特色服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等工作。算起来,这算是海曙区党员服务的第一次“内容供给侧改革”。

  服务内容多了,但服务质量如何保证?随着党员服务的深入开展,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即怎么样能给老百姓享受到更快更高效的党员服务?海曙区白云街道尝试组建街道党员服务中心,把全街道1000多名党员纳入统筹管理和总体规划。服务中心把这些党员分成14支志愿者团队,根据自己服务的内容和技能专长,又分成44个服务小组,他们和楼群(楼宇)党支部、街道(楼层)党小组联动,与居民志愿者融合,实现抱团服务。

  “党员抱团服务后,群众反映的问题的路径不超过1公里,很多急难愁问题很快迎刃而解。”白云庄社区党委书记吴春晓介绍说,白云庄社区过去又有不少人毁绿种菜,居民意见很大。为此,社区党员带头,成立由30多人组成的“白云绿化队”,在小区河畔建成一条200米长的景观花廊,通过搭建花架、统一苗种、认养花木等方法,把老年人的“田园情怀”和社区绿化很好结合在了一起。

  在2001年,宁波市的“81890”——拨一拨就零,如今在全国知名度很高。这个求助电话,就是在党员服务“一人一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宁波,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政策、法规、党建和文化服务咨询,只要有需求,都可以通过拨打81890或者发短信、上网站得到帮助。“81890胡道林工作室”也由此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党员服务品牌,而在海曙,这样的区级党员志愿者品牌工作室共有50个。

  从小而散到大而专,再到制度化、品牌化,宁波市海曙区党员“一人一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然而,它的创新步伐却从未停止。进入到2012年,海曙区又启动了以全面构建党组织党员作用发挥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锋领工程”。

  何谓“锋领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各行业中争当先锋,在社会和群众中展示形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锋领工程最大的亮点是有了考评机制:用锋领指数,来激励各个基层党组织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在此背景下,一批像全国先进工作者胡道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佳芬等响当当的服务品牌脱颖而出。

  20年,一颗种子俨然已成大树。海曙区的党员“一人一岗”已经从一个小盆景变成了一片大风景。但创新永远在路上,服务永远没有止境。

  “怎么样推进党员服务供给侧改革,适应并引领志愿服务新常态?”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各级党务工作者的面前。

  一个现实的情况是:社会需求日益增多,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党员“一人一岗”也存在供需对接急需弥补的短板。比如,在海曙区段塘街道,社区老党员志愿服务热情高涨,但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有时力不从心,年轻党员都是在职党员,闲暇时间有限对居民需求在时效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怎么样盘活志愿者资源,实现最大最合理的配置?”

  一款由由宁波市委组织部主导推进的,海曙区委组织部、81890求助服务中心具体运作的,的“甬·志愿”APP应运而生。2016年春节前夕,宁波火车站聚集了大批准备返乡的务工人员,志愿者服务力量亟待加强。于是,铁路宁波站“蓝精灵”志愿服务团的负责人提前几天通过“甬志愿”发布了一则志愿需求:“宁波火车站需要50名志愿者,为旅客提供各项服务。”发布当天,50名志愿服务名额就被预订一空。“这就是需求信息的有效对接。”

  当然,志愿服务力量也需要制度保障。海曙区推出了“金种子”基金、“公益众筹”等制度,旨在为助学、助老、助残等公益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整合专业化服务力量,让需求有对接、服务有保障,推动了党员‘一人一岗’的拓面提质。”海曙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海曙区在全区商圈、学校、公益组织中建立了首批七个特色岗位发布基地,通过定期排摸志愿岗位、细化岗位职责、发布岗位信息,使得供需之间对接更加顺畅,服务更加精准。“推进供给侧改革,让党员服务焕发出了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