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真是太悲催了!三青年雨中触裸露电线 触电身亡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自供自给运营了几十年的电线杆和电线(事发后电线已被切断) 7月13日下午,梅州市丰顺县莲花山脉深处的丰北片,三位青年相邀出外电鱼,被架设在深山老林的运行了30多年的低矮裸露电线粘住,触电身亡。事发后,有人发出感叹:如果我们深山里早年进行了农网改造

三青年雨中触裸露电线 触电身亡

 

“自供自给”运营了几十年的电线杆和电线(事发后电线已被切断)

7月13日下午,梅州市丰顺县莲花山脉深处的丰北片,三位青年相邀出外电鱼,被架设在深山老林的运行了30多年的低矮裸露电线“粘住”,触电身亡。事发后,有人发出感叹:“如果我们深山里早年进行了农网改造,这场悲剧就绝对不会发生。”

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深入到莲花山脉深处,了解这场悲剧发生后当地还隐藏着的隐患。

三名男青年触电亡

丰顺县丰北山区主要包含了丰良镇、黄金镇、建桥镇和龙岗镇。这里曾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据知情人反映,今年7月13日下午,在丰顺县某食品公司当业务员的彭寿平(梅州市梅江区人,26岁)和其同事刘志强(丰顺县汤西镇人,21岁)来到丰良镇本地“铺市”,与彭寿平表弟彭佳恒(丰良镇仙龙村人,23岁,在梅州市技师学院读书)三人在附近的一家小店里买了一箱牛奶,到仙龙村看望彭佳恒的奶奶。下午4时左右,三位男青年又一起相邀开车来到了与仙龙村相邻的龙岗镇大塘自然村,一起去电鱼。当他们将小货车停靠在大塘村的一个房屋前后,又经小路步行往前,跳进了垂直深度约6米的废弃田野中。

据有关部门调查:此时天气突变,雷雨交加,三个人刚迈进了荒芜的田野上,就被一条裸露的电线“粘”住了,当场触电死亡。记者从三位死者的家属处了解到,三个年青人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有姐妹,但他们都是家里的“男独苗”。其中,彭寿平还有一个智障的妹妹。这些天来,三个家庭都沉浸在极其悲痛之中。

裸露电线布满村庄

事发后,羊城晚报循线追踪,来到了事发现场。

记者从丰良镇出发,到处可见高大的电线杆穿过一个一个村庄。带路的村民说,那都是政府前些年已经进行了农网改造新架起的新电线。

不过,拐进仙龙村村道,再继续往前走,高大的电线杆就变成几米高的老电线杆和裸露的铝电线。村民们说,这些裸露的电线布满了仙龙村,黄金镇、龙岗镇好几个深山里的村庄。

爬过了几个山坡,记者来到了三位青年触电身亡的现场。左侧的山坡荒田中,低矮的电线离地面只有几十厘米。再往前走,这条低矮的电线一直往深山里边延伸。抬头望去,山间中类似这样的裸露电线有好几条映入了眼帘。

一位村民说:“就是这条低矮电线夺走三个男青年的生命,这都是没有农网改造惹下的一场大祸。”

为省电费电力自供

据了解,从1999年开始,广东省政府就全力进行农网改造工程。为何时隔十几年,丰北片还有裸露的电线呢?

据了解,仙龙村和龙岗镇多个地方目前使用的电力仍是自供自给,由丰顺县丰良镇仙洞供电所(原称:电力厂)负责。该供电所始建于1980年春,曾经是民办公助的镇办企业。当时为了解决山区用电问题,组织社员劈山开圳,电力厂向农业银行贷款购置设备,然后就自行发电,自行供电。

2003年,梅州市下属的供电所改制给南方电网收编,许多乡村都进行农网改造工程,实行城乡同网同价。当时,仙洞供电所也完成了现场勘探设计图纸并网的协议。南方电网准备斥资近千万元对仙洞供电所涉及的5个村近1000户人并入南方电网进行统一管理。

然而,由于贫穷的原因,许多村民还是愿意低价用电,所以,此计划一直耽搁到现在。当时,为方便村民,原仙洞电力厂与大塘村民自己筹资架设供电线路,并签订了“用电合同”。合同约定:电表往电源方向(指供电部门输出的电源)至大塘村的总变压台电表由仙洞供电所负责维护管理,而变压台以后至用户电表的维护则由大塘村民负责,并由大塘村民选出1名管电员负责向用户收取每月电费,统一上交给仙洞供电所。“靠这些低矮电线供电,南方电网到户电价0.60元,我们仅需0.45元”,有村民告诉记者。

记者从仙洞供电所证实,事发的这段裸露电线是已经过了变压台。目前,此事故的责任方到底该由谁来负责还仍在协调处理中。在采访中,丰良镇政府表示,他们会积极配合做好妥善的处理工作。

农网改造迫在眉睫

善后工作在落实调处中,但裸露的电线仍然危机四伏。

记者从当地供电部门了解到,该供电所所管辖的5个村所有的老电线杆都是1980年架设的,高压线路13.5公里,低压线路150公里。几乎全部采用的是16平方毫米的裸露铝线。至今设备老化、电杆老化、线路老化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起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供电部门也很痛心。一位老供电人对记者说:“如果早已进行农网改造,这场悲剧就绝对不会发生。”

据了解,当年,南网公司已经完成了仙洞供电所覆盖范围的农网改造工程设计,如果现在进行改造,仙洞供电所估计要多出一倍多的费用。对此,丰良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农网改造迫在眉睫,丰良镇一贯底子很薄,每年固定财政收入基本为零,每天‘政府一开门’,就要8000元到10000元的开支,办公经费捉襟见肘。就拿仙洞供电所来说吧,从1980年建电力厂至今,仍背负着农行、信用社、村民集资款本息约3000万元,所以现在要谈农网改造还关键要依靠南网公司,也要得到村民的支持与理解。如果不是这样,恐怕裸露的电线还会危机四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