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宜宾长宁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产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宜宾长宁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产业助农脱贫致富 四川新闻网宜宾6月22日讯(宋成均 记者 李春雨) “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搞大锅饭、不搞一刀切,各个贫困村完全从自身优势出发,选择发展方向,就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办法。”近日,长宁

  【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宜宾长宁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产业助农脱贫致富

  四川新闻网宜宾6月22日讯(宋成均 记者 李春雨) “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搞大锅饭、不搞一刀切,各个贫困村完全从自身优势出发,选择发展方向,就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办法。”近日,长宁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长宁县贫困人口由6.813万人减少到2.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5.4%下降到6.2%,贫困村由50个减少到21个。

  龙峰村:发展特色种植 做大旅游产业

  “为了把我脱贫,乡、村干部都给我了很多的帮助,现在我以借、贷等形式筹资15万元,在村上流转土地20亩,开始了紫玉淮山的规模化种植。”近日,长宁县铜锣乡龙峰村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时,种植户代应辉如是说。

  龙峰村地处铜锣乡海拨最高处,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该村一直以传统农耕及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现有贫困户79户237人,贫困发生率达17.23%。“如何尽快改变全村的落后面貌”成为了摆在龙峰村村支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整村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呢?龙峰村村支两委在经过广泛征集民意和多方实地调查论证后,确立了“充分利用自身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

  在特色种植业上,龙峰村重点发展紫玉淮山等特色产品,而在产业发展上,2015年8月,在县、乡、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竹海龙峰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落户龙峰村及毗领的竹海镇两个村。该项目计划投资36亿元,将打造旅游文化体验为主体的的自然体验小渔村、滨水型旅游综合体、综合乡村养生、养老休闲旅游地及特色花卉观光园区。项目建成后,将带动龙峰村生态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为整村脱贫提供强力引擎动力。

  新田村:精准扶贫送猪仔 助农脱贫新希望

  而在长宁县井江乡新田村,发展特色养殖业,则是该村脱贫致富的法宝。“我一定要利用好天然条件,自力更生,好好喂养猪仔,喂出来卖个好价钱,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新田村3组贫困户任世彪望着他刚刚抓到的小猪仔,从他的眼睛里看得出,这位中年汉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新田村地处长宁县井江乡西南部,距集镇2.5公里,是全县21个贫困村之一。此次送猪仔到精准扶贫对象家中,是当地驻村工作组谋划和推动的“家庭牧场+贫困户”产业扶贫新模式。这种新模式既要贫困户乐意接受,又要让每一户精准扶贫对象提升自我“造血”功能,把扶贫由过去“输血”转变为“造血”,真正使扶贫对象实现家庭经济可持续发展。接到猪仔的贫困户纷纷表示,一定会搞好养殖,早日脱贫致富。村支两委还与养殖贫困户签订了协议,协议约定,养殖户必须按科学方法喂养,不得中途将猪贱卖、宰杀。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经查实,就将取消扶贫支持。

  “现在养殖户养一头猪仔,政府补贴600元。”新田村第一书记潘小刚说,下一步,还将通过鼓励农户种植小米椒、发展李子林下养鸡等帮扶项目,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达到贫困户脱贫的目标。针对以往农村贫困户家养肥猪宰杀、销售中存在的难题,新田村还将启动“年猪认购”活动,就是由村支两委、扶贫工作组把贫困农户家中饲养的土猪,按照不低于市场价的收购价格,通过电商平台或是“吃庖猪汤”等方式由客户认购,农户再按照客户要求进行生态养殖,确保客户吃上正宗的土猪肉。

  龙潭村:苦味中药材铺设脱贫致富路

  龙潭村是全县21个省级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35人,贫困发生率为17.86%。黄照洪当上竹海镇龙潭村任第一书记后,实地了解村情,最终确定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农脱贫致富。

  为了让土地不闲置,抛荒的地有人种,带动全村村民增收致富,黄照洪带头成立专合社,通过土地流转,目前该村已经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枳壳近600亩,行间套种中药材板兰根、丹参。村支两委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购销、统一品牌管理,形成规模经济、规模效应。

  2016年,黄照洪引导村党支部自筹资金13万元与6名党员出资5万元采用入股联营方式在本村流转土地100亩种植中药材莲子。同时,依托县级医药龙头企业,采用“支部+公司+党员”、“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连片发展中药材订单产业,构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稳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据黄照洪预计,龙潭村通过连片发展中药村产业,前三年每年可以实现产值180万元以上,并带动贫困人口就业60人以上,仅务工收入实现年增收1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三年以后,当中药材枳壳全部达产后,预计可以实现年产值240万元以上,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现在全村的主导产业就确定为中药材,主要有莲子、枳壳、丹参和板蓝根等,其中莲子种植有100亩,枳壳种植有近600亩。”“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黄照洪说,中药材是兼具观光和药用价值的,下一步,龙潭村将通过主导产业中药材的发展来撬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确保群众共同脱贫致富,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习惯,养成好风气。

  据了解,目前长宁县21个贫困村都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而该县根据安排,今年明确了4594人脱贫、4个贫困村“摘帽”的工作目标,力争2018年所有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019年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