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探秘文昌航天工程育种研发中心:要种地还要出报告最

发表于:2024-06-11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1日,航天小镇故事会 “谁说航天事业和老百姓没关系?关系很大呢。”文昌市东路镇海南航天工程育种研发中心,负责种植技术管理的符传贤站在一片长势良好的瓜菜地,掰开叶子看着长得壮实的瓜自豪地说,“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的航天育种,搞好了就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航天小镇故事会

  “谁说航天事业和老百姓没关系?关系很大呢。”文昌市东路镇海南航天工程育种研发中心,负责种植技术管理的符传贤站在一片长势良好的瓜菜地,掰开叶子看着长得壮实的瓜自豪地说,“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的航天育种,搞好了就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航天和农业,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符传贤觉得,把它们联系起来造福大家,实在是一件又酷又有意义的事情。作为其中一分子,他感到非常自豪。 □南国都市报记者杨金运 文/图

  儋州人符传贤投身航天育种 立志为农民增收

  希望我们挑选的种子通过海南发射火箭带上太空


符传贤在育种基地工作。

  没想到能投身航天育种事业

  6月16日下午,天色突然暗了,符传贤赶忙先用远程遥控把一个自动化大棚的天窗关了,又跑到其它大棚,和地里的工作人员将天窗一一关上。

  “幼苗怕大雨,雨淋了会受损。”符传贤知道种植的奥秘。

  一头寸发,身材消瘦,皮肤经长期太阳烤晒显得黑,事实上,来这里之前,符传贤便是搞农业的。2000年从儋州两院毕业时,带着一身植保技术,投身于农业。

  符传贤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搞农业会和航天扯上关系。

  那是在2011年,符传贤留意到,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文昌市共同建设的海南航天工程育种基地落户文昌东路镇。“之前只有北京和甘肃有,没想到我的家乡海南也有。”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产业联合,却能结出果实。符传贤充满了好奇。

  基地投入运营后,符传贤满怀期待地发了一份简历过去。

  没想到,符传贤真成为了这个育种基地的一员。踏进基地的时候,符传贤心里琢磨的是,要重新学习,学多一点知识,“不然怎么去拥抱这具备科技含量的农业?”

  航天育种其实并不难理解。符传贤说,太空种子简单的说就是把地面种子送往太空,使其在太空中的独特环境下进行变异的育种法。航天育种过程主要分为种子筛选,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进行诱变和地下攻坚三个阶段。

  目前,符传贤所在基地做的主要是地下攻坚的工作。“我们从北京、甘肃天水引种已经成熟的产品,看它们是否适合在海南生长,促进航天工程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航天农作物产品的安全保障,增加农民的收入。”符传贤说。

  希望能亲自选育种子送上太空

  一场雨过后,符传贤又换衣服出了门,来到地里。

  “和普通的农业种植不同,这里还要注重科研。”符传贤说,基地拥有航天产品展示、种子育苗、科研推广等三大功能。以前,他只要凭借技术把地种好就可以了。在这里,他却还要记录下种子从育苗到催芽、播种、移栽再到结果每一个环节,并出报告。

  符传贤说,打个比喻,就好像这些植物都是自己的孩子,要关心它的成长。

  投身农业,符传贤必须挨那份寂寞。如今基地种有50多亩地,品种不一,符传贤和同事每天早上6点半就要上班了,到晚上7点钟才下班,每天在地里指导农民修剪、整枝、绑蔓,忙碌而充实。没有多余时间来培养其它兴趣,育种成为了他的兴趣。

  家人都在儋州,符传贤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有时候,符传贤也会带上几岁大的儿子来种子基地,把儿子带到地里,告诉他航天育种的植物是怎么种出来的。

  “谁说航天事业和老百姓没关系?关系很大呢。”符传贤说,航天育种培育出来的品种,具备抗病性高和产量高的特点,这几年来,基地引种试验出来的部分西红柿、辣椒和茄子等品种已经得以种植,农民体验到了丰收的喜悦。“搞好了,也是能造福大家的。”

  符传贤的愿望,是希望能在航天育种方面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我最希望的是我们挑选的种子,能通过家乡发射的火箭带上太空。”符传贤说,那时,搭载下来的种子经过4至6年的培育、筛选,培育出有价值的种子,造福乡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