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又一波流言来袭 鸡蛋、可乐、茶水全“躺枪”最新消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核心提示:民以食为天,对于入口的食物,市民们总是给予极大的关注,而关于食物的谣言,很容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甚至引起很多人的困惑。什么“可乐加牛奶会引起胃结石”、“茶水加蜂蜜会变黑”等等比比皆是。那么,这些传言究竟是不是满纸荒唐言?待本报本期
核心提示:民以食为天,对于入口的食物,市民们总是给予极大的关注,而关于食物的谣言,很容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甚至引起很多人的困惑。什么“可乐加牛奶会引起胃结石”、“茶水加蜂蜜会变黑”等等比比皆是。那么,这些传言究竟是不是满纸荒唐言?待本报本期“民生实验室”为您揭开谜底。





民以食为天,对于入口的食物,市民们总是给予极大的关注,而关于食物的谣言,很容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甚至引起很多人的困惑。什么“可乐加牛奶会引起胃结石”、“茶水加蜂蜜会变黑”等等比比皆是。那么,这些传言究竟是不是满纸荒唐言?待本报本期“民生实验室”为您揭开谜底。

生鸡蛋成“劫车党”帮凶?不靠谱!

网络传言:近段,微博盛传这样一条信息:“劫车党”又出了新伎俩,专门用鸡蛋袭击前挡风玻璃。如果车主启动雨刷清洗,鸡蛋遇玻璃水后呈白色,阻挡视线率高达92.5%。驾驶者被迫停车后,他们就得到机会实施抢劫。

果真如此吗?

实验用品:生鸡蛋、私家车

实验过程:记者在距离汽车挡风玻璃2米远处,将一个鸡蛋砸在挡风玻璃上。鸡蛋应声破裂,蛋黄、蛋清四溢,但很快顺着玻璃往下滑,在挡风玻璃上留下一道道液体痕迹,模糊区域主要是“着蛋点”周边20厘米范围内。

1分钟后,记者打开车上的喷水器,仍黏合在挡风玻璃上的少量蛋清、蛋黄,遇水后开始溶解。接着记者打开汽车雨刮器,两支雨刮左右一摆,将水和污渍搅和在一起,挡风玻璃透明度有一点模糊,但司机仍能清楚看到前方路面。之后,蛋清、蛋黄形成的污渍很快被冲刷干净,前后刮洗用时6秒。

记者再次将一个鸡蛋砸在越野车挡风玻璃上。因车的挡风玻璃经上次实验,更加干净,且还留有少量水分,鸡蛋砸在挡风玻璃上后,蛋清、蛋黄下滑速度更快,喷水清洗也更加容易,用时3秒。

实验结论:鸡蛋遇水不会呈白色

如果鸡蛋砸到挡风玻璃上,车主及时用玻璃水或者清水配合雨刷清洗,挡风玻璃几秒钟内就能恢复正常。

随后,记者来到一家洗车店。店里一名负责人介绍,汽车喷水器中,水的主要成分是清洁剂,而鸡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清洁剂可以去除蛋白质等杂质。该负责人表示,他多年的洗车实践证明,鸡蛋液在液态的时候很容易清洗。“鸡蛋遇水呈白色没根据。”因为,鸡蛋很容易被水稀释,只要喷水器水壶的水量足够,就可以将蛋清、蛋黄清洗干净。至于在玻璃上喷水清洗鸡蛋时发生暂时模糊的现象,属于正常现象,即便没有鸡蛋液,如果玻璃较脏的话,也会出现影响视线的情况,但在短时间内就会消除。

可乐加牛奶会喝出胃结石?是假的!

网络传言:最近,有不少网友被网上的一组图片震惊了:可乐加牛奶竟然会产生大量颗粒状沉淀!网友担心,如果同时喝牛奶和可乐,会不会产生胃结石?

实验用品:可乐、牛奶

实验过程:记者首先向干净的透明玻璃瓶中倒入三分之一的可乐,接着又向玻璃瓶里倒入纯牛奶。瞬间,许多气泡随着牛奶的加入涌动而上,白色物质不断“翻腾”涌出,瓶里出现了很多絮状物,可明显地发现牛奶和可乐并未融合,最上面还浮着一层泡沫类的物质,可乐中还有许多颗粒状沉淀物。

5分钟后,可乐和牛奶混合的液体逐渐分成三层,最上面一层漂浮着泡沫状物质,中间一层为浅黄色液体,最下层是黄色絮状沉淀物。15分钟后,瓶子最下层的黄色絮状沉淀物跟中间一层的浅黄色液体分离得更明显了。30分钟后,瓶子里的液体仍呈现三层状态,只是最下层的部分黄色絮状物浮上表层,底层出现沉淀物成小颗粒状的现象;中间的浅黄色液体比原先略显清澈。

实验结论:不会导致胃结石

絮状沉淀物质到底是什么?记者咨询中学化学老师后了解到,可乐属于碳酸类饮料,内含多种酸类物质,如碳酸水、苯丙氨酸、磷酸和柠檬酸等,而牛奶内含有蛋白质、钙类等物质。酸与钙相遇,会发生化学反应。实质上,是可乐中的碳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与牛奶中的钙离子相互反应,从而产生了大量不溶解于水的钙盐。这种钙盐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碳酸钙。

据消化科医生介绍,实际上,人的胃液呈酸性,因此即使单纯喝牛奶,也会在胃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定沉淀。但这种沉淀物经胃部会被消化,即使有一部分人体吸收不了的剩余物,也会被及时排出体外,并不会积存在胃部产生结石。牛奶和可乐混合产生的絮状沉淀物,也同上述原理一样,经过消化与排泄的过程后被吸收或排出体外,并不会造成胃结石。

酸奶变成“炸弹”?有可能!

网络传言:近日,有读者表示:听说酸奶中的乳酸菌会迅速大量生长,如果放在车里甚至会“爆炸”。而且已经有市民亲身遭遇过“酸奶炸弹”。没有气体的酸奶真的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吗,酸奶“爆炸”究竟是不是偶然事件?

实验用品:保质期内酸奶两袋

实验过程:早晨,记者从超市买来两包袋装的酸奶,生产日期为6月9日,保质期为25天。然后一包放在冰箱内冷藏,另一包就放在汽车内。实验当天,沈阳的气温为28℃,车内温度超过30℃。

过了6小时后,记者发现,整个酸奶包装袋已经胀得圆滚滚的,与放在冰箱内保存的酸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经过2小时,车内的酸奶维持着鼓胀的状态,但仍没有“爆炸”的征兆。

实验结论:爆炸是有“条件”的

那么,之前有市民放在车内的酸奶发生“爆炸”,难道只是偶然的吗?国家注册营养师江新钰表示。“酸奶是由乳酸菌发酵而成,低温状态下的乳酸菌能够保持活性又不会使酸奶继续发酵。如果放置在非冷藏环境下,乳酸菌会不断繁殖。”江新钰说,这个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发酵时间越长,气体越多,最终就会撑破包装,引起“爆炸”。

本次实验为什么没有炸?江新钰解释,可能是因为室外温度太高,反而杀死了一部分乳酸菌。她说,但如果酸奶变质或开袋后又经过长时间密封的(比如室内隔夜放置),则有可能“爆炸”。

茶水加蜂蜜变“墨汁”?不一定!

网络传言:市民李先生平时爱喝茶,可又受不了茶水的苦涩,“我寻思,蜂蜜挺健康。可是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向茶水里加了蜂蜜后,茶水竟然变成了黑色,这对人体有害没?”

实验用品:茶叶、蜂蜜

实验过程:记者首先按照多数人平时冲泡茶叶的程序泡了一杯茶水,待茶水温度稍微降低至能入口的程度时,向茶水中加入半勺蜂蜜。然而4小时后,茶水仍然没有发生任何颜色变化。

那么,为什么有的茶水加了蜂蜜会变色,有的却不会呢?

实验结论:铁离子致变色

记者咨询相关专家后了解到,蜂蜜+茶水的组合究竟会不会变色,不但受茶叶的影响,也受蜂蜜种类和本身质量的影响。一般来说,绿茶与蜂蜜结合,容易出现变色的现象。

绿茶是一种不发酵茶,茶叶中保留了原茶叶中85%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而一旦蜂蜜在生产、储存和运输中因为容器的原因带有了2价铁离子,2价铁离子与绿茶中的茶多酚相遇时,就很容易被氧化成为3价铁离子,3价铁离子的物理特性是颜色为红褐色,因此,此时绿茶呈现红褐色、暗褐色。

变色的茶对人体有害吗?

央视10套《原来如此》节目中曾指出,绿茶中的茶多酚容易同蜂蜜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不建议往绿茶中加入蜂蜜。营养师王雷军认为,这种变色反应在正常饮用量的范围内都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则认为:“这种变色情况我二十多年前就见过,不必为此担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