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大学生村官张雪梅:生命最后 她仍最惦记"她的村子"

发表于:2024-06-11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1日,张雪梅(右)生前和乡亲拉家常。(资料图片) 6月16日下午,巴中殡仪馆来了近百名村民,他们在此含泪送别因病去世的四川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2013年度“感动四川十大人物”——巴中市恩阳区尹家乡大垭口村党支部副书记张雪梅。 “巾帼雪梅三式工作芳名传最美

\

  张雪梅(右)生前和乡亲拉家常。(资料图片)

  6月16日下午,巴中殡仪馆来了近百名村民,他们在此含泪送别因病去世的四川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2013年度“感动四川十大人物”——巴中市恩阳区尹家乡大垭口村党支部副书记张雪梅。

  “巾帼雪梅三式工作芳名传最美村官一心为民大垭情”。张雪梅把短短人生30年的最后旅程,镌刻在了大垭口村的土地上。诚如挽联所言,斯人虽已逝,但她的坚韧、乐观和境界,永远留在了亲人、同事、朋友和大垭口村村民的心间。

  她的村子

  今年就将摘掉“穷帽”

  张雪梅是恩阳区花丛镇人。2008年7月大学毕业后,她在广州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上班不久,父亲病重,随后撒手人寰。

  父亲的早逝令她毅然决定回乡,为改变家乡的贫穷尽一份力。出生农村的张雪梅觉得,“自己就应属于这片大山”。

  2009年,23岁的张雪梅被选聘为恩阳区尹家乡大垭口村村主任助理。当时这个1500多人的大村交通不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山高缺水,没有卫生所,小学校舍破旧不堪。上任第二天,张雪梅从家里带着被子、水壶等生活用品,到村委会安了家。每天一早,她带上干粮,背上水壶,逐户走访调研,直至很晚才回宿舍。

  一周后,当她将《关于大垭口村的现状与出路的思考》调研报告送到村支书王学方手中时,老王大吃一惊,“没看出来,一个才来几天的小女子,就把村里的情况吃得这么透。”

  发展交通兴产业,是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张雪梅真正摸到了“穷根”。有了蓝图,她又身体力行跑项目、争取资金;在建设资金尚存缺口的情况下,她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发动大家投工投劳。

  2012年4月,张雪梅确诊为乳腺癌,经过手术和化疗,癌细胞仍迅速扩散,即便如此,她仍一如既往带病工作。即便住进医院,她的心还在大垭口村,经常在电话里询问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王学方回忆,2015年7月之后,张雪梅病情进入危重期,她还两次回村里。在和朋友、病友聊起工作、聊起大垭口村时,“我的村子”这句话常挂在嘴边。

  “雪梅走的前两天就昏迷了,清醒时她拉着我的手说,想回大垭口村去看一看。”丈夫张全宝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张雪梅最记挂的仍是“她的村子”。

  在张雪梅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通村的3公里道路全部硬化,社道路也硬化了近一半。路修通了,产业也来了。村里废弃果园变“废”为“宝”,建成了中药材种植园,开办养牛场,策划打造芦笋种植基地,村民人均收入成倍增长。

  6月16日,记者再赴大垭口村,这个距离巴中城区60多公里的偏僻乡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和雪梅的奉献密不可分。”王学方说。今年,全村人均收入有望达到6000元,“她的村子”将在年底摘掉穷帽。

\

  张雪梅给孤儿吴杰送棉被。

  她的遗憾

  “为群众做的事太少了”

  在尹家乡退休干部袁家祥的记忆中,这个胖乎乎的女孩整天乐呵呵的,对人很有礼貌。有一段时间,张雪梅到民政办协助数据录入,袁家祥有些担心,自己是个普通工作人员,张雪梅则是大学生,她会听从工作安排么?没想到,张雪梅爽快地接过任务,经常忙到深夜。遇到不懂的,还虚心向他请教。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张雪梅的一句口头禅。她经常帮助别人,4年前,尹家乡村民李俊灼到乡政府办事,得知其患有尿毒症、家庭贫困后,张雪梅当场掏出兜里所有现金。后来又利用赶场天,在街道组织募捐,为李俊灼募集了3000元。

  病重期间,张雪梅依旧挂念贫困村民。2014年,她托人给六社的五保户张映提送化肥;为帮助更多重病患者,2014年3月,张雪梅捐出3万元治疗费成立乳腺癌爱心基金。她还嘱咐亲人:“如果我不在了,就将我的肾、眼角膜等有用器官捐给需要的人”。2015年12月15日,她给袁家祥打电话,请他把自己镇上出租屋内的电饭煲和四件旧衣服送给六村的五保户阎慧珍。

  对大垭口村、对这片土地上的群众,张雪梅饱含深情。她在日记里写道:“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最大的遗憾就是为群众做的事太少了!”

  “哎,多好的娃娃,她的命太苦了。”听到雪梅去世的噩耗,袁家祥含泪写下挽联——“张雪梅英年早逝好村官英名长存”。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