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引猴入村猴群成患 “猴王”村支书也管不了这群猴子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6月12日,川滇交界处的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乡先锋村,好多天没下山的猴群,又悄悄出现在了村子里。它们躲在石头后面,小心翼翼地探头探脑。不一会儿,几个人跑过来吆喝驱赶,猴群很快逃回了山上。 带头赶猴的,是先锋村村支书何有亮。13年前,正是他带着村民

引猴入村猴群成患

  6月12日,川滇交界处的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乡先锋村,好多天没下山的猴群,又悄悄出现在了村子里。它们躲在石头后面,小心翼翼地探头探脑。不一会儿,几个人跑过来吆喝驱赶,猴群很快逃回了山上。

  带头赶猴的,是先锋村村支书何有亮。13年前,正是他带着村民,花了48天时间,从山上将73只野生猕猴引到村子里。借助猴群,村里吸引来了投资人,打造起了生态旅游景区,带动了村民致富,他也被媒体称为“猴王”村支书。

  但是,从2015年开始,开发公司经营不善,景区停摆。没有了资金和人员管理,数量已壮大到600多只的猴群开始破坏庄稼,捣乱扰民,令村民不胜其烦。从今年5月开始,与猴子和平共处了13年的何有亮,不得不当起了赶猴人,尝试着将猴群赶回山上。

  从请猴到赶猴,这样的尴尬角色转变,何有亮完全没料到。赶走猴子,他和村民都不乐意,但实属无奈之举。在他的微信朋友圈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有关这群猴子。前几天他还写道:怎么忍心把你们赶走?

引猴入村猴群成患

  6月13日,刚下过雨,宝鼎山上云雾缭绕。皮肤黝黑的何有亮站在玉米地里,望着屋后的大山。

  何有亮的家,在海拔1800米的山里,屋后,还有一座大山,那里是茫茫森林。

  “看样子,今天它们不会下来了。”他将羊圈里的羊赶出来,准备上山去放牧。

  但他还是有点不放心,想了一会儿,又来到村里一处空地上。空地上什么都没有,风吹过松林,发出呜呜的声音,几只山羊在惬意地啃着草。

  让何有亮牵挂的,是山上的一群猴子。“前几天才来了一趟。”何有亮翻着手机上猴子的照片,一根烟抽完,他放下手机说,“又被我们赶回山上去了。”

引猴入村猴群成患

  照片上,猴子的数量有点多。“一共有300多只,经常与人接触的有150多只。”这个猴群,正是当年何有亮从山上引下来的。

  2001年,何有亮当选为先锋村村支书。这是一个彝族村,地处大山,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当年,与外界连通的只有一条土路,遇到下雨常常断道,出行困难。

  要致富,先修路。但修路的资金,让何有亮很抠脑壳。有人提醒他:你们村的山上有猴子,如果猴子能来到村里,说不定就会有人来投资,何止修路,连旅游开发都能搞起来。

  先锋村境内,的确有野生猕猴。1993年,24岁的何有亮当上了村里的护林员。巡山这些年,他发现,随着当地生态环境变好,山里的猴子多了起来。

  何有亮打定主意,要把山上的野猴子引到村里来,搞旅游带动村民致富。

引猴入村猴群成患

  2003年9月1日,他带上侄子何福林和另两名村民,背着干粮和水壶,闯入屋后的森林,搜寻猴子的踪迹。

  先锋村和云南交界,他翻山到云南境内,向老猎人打听。老猎人告诉他:猴子爱扒枣树皮,喜欢翻石头吃下面的虫子。

  费了一番功夫,何有亮终于找到了猴群,但它们非常机警,人一靠近,全都跑了。看来,要想将猴群引下山,用食物引诱是最好的办法。

  最初,何有亮尝试用糖果引诱,但猴子似乎并不喜欢甜食。当他拿出玉米时,猴子动心了。

  “一天能引两三公里。”何有亮和村民将玉米撒在树林里,猴子们跟着玉米,一步步往山下移动。第二天,他们在更前面的地方放上玉米,猴子也跟着走。

  从发现猴子的地方到村里,直线距离约10公里。引猴走这10公里的路,何有亮和村民花了整整48天。

  当年10月,猴群在食物的诱惑下,跟着何有亮来到了村上的“水帘洞”一带。这是何有亮取的地名,目的是希望猴子在此安家落户。

  经过清点,下山的猴子一共有73只。

引猴入村猴群成患

  旅游公司进村后,将外界通到村里的19.8公里弹石路面修通。村民何富明说,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靠着旅游有了更多收入,土鸡、羊等都能顺利地卖到山下。这些年,村里变化很大,每户村民都买了摩托车,还有不少村民开起了轿车。

  2006年,何有亮引猴进村的事被媒体报道,他有了“猴王”村支书的称号。

  猴子下山后,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何有亮要求村民不得伤害猴子,并劝阻游客对猴子的不文明行为。

  景区最繁盛时期,是2011年到2014年,“最多的时候,来景区的车排起一公里长队。”何有亮说,特别是春节、国庆等假期,每天游客上千人。而猴群数量也壮大到600多只。

  空闲时,何有亮的爱好就是在村里逗猴。翻看他的微信朋友圈,很多都是猴子的视频和图片。

  旅游公司负责人周正贵病逝,其女儿接手公司后,因各种原因经营不善。到2015年,公司每况愈下,连员工工资也发不出,从2015年10月至今,公司已处于停业状态。

  何有亮说,按照公司和村里达成的协议,猴群由公司负责看管和提供喂养资金,加上看护人员工资和喂猴的食物,一个月养猴成本在1.2万-1.5万元之间。但从2014年12月开始,公司就拿不出这些经费了。

  6月13日,景区内冷冷清清,只有一家小卖店还开着门。店主说,现在一天连一瓶水都卖不出去,景区停业,已经很少有游客到来。

  何有亮认为,公司员工招得太多,导致其成本居高不下。至今,公司还欠了村上11万元的猴粮费用。

  为了照顾猴子,何有亮向村民赊账垫付,有的村民还从自家拿出玉米喂养猴子。何有亮出示了一张村上曾向仁和区民宗局发出的申请,内容是反映村里的实际困难,最后,村里得到了4万元补助。但到了2016年,他没有再争取到资金。

  现在,村里的猴群,成了何有亮要面对的棘手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