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葫芦爷爷康驹祥最新消息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社区为老康免费提供的工作室也是北京唯一的葫芦镶嵌实训基地。 沿袭传统工艺的老康从不偷工减料,日积月累一双手上伤痕累累。 葫芦镶嵌源自宫廷的螺钿镶嵌,如今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 翡翠葫芦的制作工艺是康驹祥的独门绝技,一年中制作时间窗口也就十几天,


社区为老康免费提供的工作室也是北京唯一的葫芦镶嵌实训基地。


沿袭传统工艺的老康从不偷工减料,日积月累一双手上伤痕累累。


  葫芦镶嵌源自宫廷的螺钿镶嵌,如今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


翡翠葫芦的制作工艺是康驹祥的独门绝技,一年中制作时间窗口也就十几天,每代单传,连他的亲弟弟想学都不行。


一个拉杆箱就是康驹祥的百宝箱,闲暇时就准备授课教具,卖葫芦的收入全部投入到义务授课上。


  每年50场义务授课,从小学生到社区老人再到监狱在押人员,没有徒弟的老康也可以说徒弟成千上万。

  说起葫芦,往前捯30年,似乎满世界还都是这玩意儿。平常人家用葫芦当舀子;而在富贵人家眼里,葫芦还是一种很贵气的摆件儿。要知道葫芦谐音是“福禄”,在讲究口彩的传统文化里,葫芦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民间基础。

  往前捯100多年,北京有个老字号,名曰“葫芦康”。想当年,“葫芦康”家的葫芦镶嵌工艺那可是御用的。斗转星移,一个多世纪后,葫芦作为水瓢早已退出江湖;作为摆件,时尚人家的玻璃柜中也难觅踪影。不过,这种祖传的技艺依旧顽强地坚持下来,更难能可贵的是,“葫芦康”的手艺不但传到了当今,而且还是嫡传单传。

  康驹祥已过花甲之年,被誉为“葫芦镶嵌工艺第一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葫芦娃唱了30年就成了近期的新闻,“葫芦爷爷”这手绝活儿已经小50年了,更得是新闻。

  在康驹祥位于三间房社区的工作坊里,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葫芦,让人眼花缭乱。葫芦上镶嵌着各种装饰品,使得原本平实的葫芦变得“珠光宝气”。有的葫芦里还装着葫芦籽,一摇哗啦哗啦响。康驹祥说这叫多子多福。葫芦除了作为装饰品外,还有一层民俗文化附着在上面。这也正是葫芦镶嵌至今依旧被讲究老传统的人士喜欢的原因。

  康驹祥的葫芦镶嵌工艺堪称名副其实独一份。葫芦上的精美装饰品要讲究分布对称,布局、大小比例搭配合理;而最终成品更是由康驹祥一把刀一刻一划纯手工制出。不打线、不打洞、不用尺子,纯粹凭感觉就能将作品的比例、高矮调和匀称,这才对得起“葫芦康”传人的牌子。

  如今,康驹祥更多时间是在将葫芦制作技艺当作一个兴趣爱好传递给更多的人。不求练习者能达到多高境界,但求葫芦制作作为一种民俗手艺能够依旧活跃在民间。他的学生从4岁的孩童到100岁的老人都有。康驹祥几乎每周都要在社区内开坛授课,对前来瞧新鲜的孩子们更是格外上心。

  至于传人,康驹祥按照家规,肯定想把手艺传给儿子。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能真的接过这门几百年的手艺,康驹祥也没把握。“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我爸和我的那份儿苦。”不过,如果能让葫芦艺术更多地在新闻上曝光,让更多人了解到葫芦工艺的博大精深,想来有朝一日,总会有人把这门儿传统手艺传下去。康驹祥倒也看得淡然。(本报记者 安旭东 摄影报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