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牡丹江六旬老夫妻晨曦进山暮霭回家 石缝种出满山林

发表于:2024-06-10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0日,又是一个清晨 晨曦初现醒过来的乡村 还是那对老人习惯早早地开门 迎来一片鸡犬相闻 随着慢慢升高的气温 老人又开始在爱抚树林 阳光下的皱纹多像美丽的年轮 守着岁月沧桑的小村 大树早已扎下了深深的根 矗立着的树身留下满山的凉荫 (改写自冀中浪子《大树和老

  又是一个清晨

  晨曦初现醒过来的乡村

  还是那对老人习惯早早地开门

  迎来一片鸡犬相闻

  随着慢慢升高的气温

  老人又开始在爱抚树林

  阳光下的皱纹多像美丽的年轮

  守着岁月沧桑的小村

  大树早已扎下了深深的根

  矗立着的树身留下满山的凉荫

  (改写自冀中浪子《大树和老人》)

  生活报5月23日讯 大约一万年前,火山喷发,喷射熔岩在牡丹江境内形成了很多高低不等的山。相隔几十公里远的一个山沟里,早已凝固的熔岩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下,石头被雨水打磨得很光滑,还总是纵容着雨变成山水,把山底硬是冲刷出一条十几米宽的山涧。10多年前,政府部门决定对这个位于牡丹江市磨刀石镇富强村5队荒山进行拍卖,希望有人来经营,焕发它的生机。可村民都对满山石砬子犯愁,连草都不太生长的地方,也不出意外地流拍了。

  10年过去了,如今在山腰上的石头缝中,3万多棵杨树、松树都长到碗口粗,而让这片不毛之地变得郁郁葱葱的竟是一对年过六旬的老夫妻。

  10年前满山石头

  14日凌晨5点,记者一行踏上寻访赵连元夫妻的路,虽然距离牡丹江市区只有十几公里,可记者一行花费了近两个小时。

  在乡道上走着走着,就会发现这里的不同,从山顶到山脚,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火山岩石块散落在田地中,山脚下深山涧水湍急地留向山外。大约走了一小时,终于看见位于山脚下的5队。可马上进入村口时,却被山涧挡住了,过两次桥后,终于在半山腰上看到了赵连元的家。

  记者一眼望去,离这个村庄一二里地的地方有一片抽出了茂密新叶的树林,鲜绿叶子和地面青草混搭在一起,充满生机。村民告诉记者,十年前那里曾是一片石头砬子,从没长过树,连草都不长。

  赵连元家是一座泥瓦房,铁皮瓦盖都生了铁锈。同村人朝山上大喊了两声“老赵”。不一会儿,一个穿着军绿外衣的朴素老人从林中走出来。61岁的赵连元头发花白,腰杆挺得很直,满是老茧的手握着很有力。

  记者见到老赵时,他已在山里转悠两个多小时了。

  种树是想把山上的大水挡住

  “走,带你们进山看树。”说起树来,老赵的精神头不输年轻人。进到山里,坡很陡、土很少,全是石头,在这儿种树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赵连元对记者说起了种树的初衷:“我们老两口是从2006年开始种树的,最初种树就是想试试能不能挡住山上的大水,村里吃够了没有树的苦,因为水总毁路,路不好走,村民家起火消防车都进不来。几年前村里有人患脑淤血,都送不出去抢救。就连收粮食的都不爱来,收购价也比外面低,看着树把水都挡住了,村民都挺高兴。”

  赵连元63岁的老伴刘玉芳说:“以前没林子,山上都是光秃秃的石头,一下雨山上的水像瀑布一样涌下来,家里常常被淹,家门口的泉眼都被埋了,挖两天才又找到。”

  10年种了3万多棵树

  “一种就来了劲。”老赵说,他每天四点多起床,都会到山里走走。看看树叶绿了以后,有没有虫子祸害树。看看今年应该在哪里刨树坑,看看树苗生没生根。

  他很开心地指着远处的一片杨树林说:“这些树都是我们老两口一棵一棵种上去的,这只是一下片,越往上走越多,松树、杨树都有,再过两年都能成材。”

  远远望去,那就是一片在山里很常见的杨树林,但这又与普通杨树林不同,林子下面都是火山岩石,坑坑包包到处都是,一直向山上绵延。

  赵连元告诉记者,“每棵都是在石头缝中硬挖出一个树坑,从山下背来泥土和水,用了整整10年种了3万多棵,石林终于变成了绿油油的树林。”

  老两口带着馒头咸菜进山

  “我俩4点左右起来带上煎饼、馒头和咸菜进山,天黑回家。”赵连元说,“这几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我扛上十多斤的撬棍,拎着镐头,老伴挽上竹篮就开始进山。”

  老赵一边说着,一边带领记者一同踏进他亲手栽种的林子里。

  61岁的老赵爬山脚步依然很灵活,每次都能准确地踩到石头。老伴却不行了,需要慢慢扶着树走,走一段还要喘口气。

  老赵也总回头看看老伴,提醒盯着脚下的路。老伴这几年进山种树,脚崴伤好几次,这是让赵连元心里很愧疚的地方,可每次进山老伴都会在后面跟着,搭把手。

  老赵撬石头时手上暴出青筋

  走到山腰,到了老两口要种树的地方。老赵习惯地开始围着一个个紧挨着的石头在转,他在找树坑。这也是经过10年,摸索出的能让树在石头缝中成活的经验。

  这里的石头大小不一,赵连元和老伴只能找六七十斤重以下的石头撬,大了撬不动。老赵撬棍一头插进石缝里,另一头顶在肚子位置用全身重量慢慢往下压,石头被拦在里面,只挪动一点,他又试了一次,脸上的肌肉都开始紧绷,石头终于慢慢竖了起来。

  这时老伴刘玉芳熟练地用双手抵住石头,老赵赶紧把锄头横在地上当杠杆,撬棍再伸到石头底部,配合老伴一起推,老两口手背和手臂满是青筋,一块米袋大小的石头终于滚到一旁,留下30多公分的一个坑。

  “这么小的坑树是不能活的,最少要半米深,半米宽才行。”老赵又开始撬旁边的石头。老伴蹲在地上用手抠着,老赵用撬棍抬着,又一块石头被撬了出来。老两口比量一下,又用锄头清理了小碎石,这才说一个树坑挖好了。

  两人取几个来回的土填一个坑

  石头缝里抠出来的土连填坑底都不够。挖好树坑后,老两口挎着竹篮带着锄头开始往山下有土的地方走。

  赵连元说:“10年前刚开始种的时候,因为离山下近,几百米就到,一天能种10多棵,渐渐的,山路增加,要走几个来回,有时往来七八里才能填好一个树坑。”

  两位老人10年大约种了3万多棵树,多数土都是从山下背上来的。

  “石头下面还是石头,虽然有土垫着,但一点水都存不住,小树苗没水就得枯死。”水来自山腰上老两口家门口的一眼泉,老伴刘玉芳对前几年种的一棵杨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那年春天干旱,有一棵树苗种下去以后,已经天天浇水了,可还是没活。俺俩挺心疼就又补了一棵,这次水浇得更勤,可树苗又死了。前前后后补了6次苗,才看着新叶出来了。”

  他们曾心疼地砍了几百棵树

  大约4年前,老人差点失去了这片树林,两人亲手砍了几百棵自己辛苦种的树。

  “那年山里突然闹起了虫灾,因为多数都是杨树,几天时间树上都是毛毛虫。”老两口边比划边说:“眼看着虫子在林子里到处都是,全都在啃树叶。俺俩发现以后最开始用手抓,根本抓不过来。过了几天发现有的树就枯了,敲敲树干里面都让虫子吃空了。当时一狠心,怕虫子越来越多,赶紧就开始砍被蛀空的树,砍了几百棵都没管用,可把俺俩急坏了,不能眼看着树林子被毁啊。赶紧找人打听,然后去镇里买药,当时把种地的钱都花了,天天给树打药,白天黑天没时候,终于把林子保住了。”

  村子的变化

  “环境好了林子里还有野生动物”

  现在杨树都成林了,也成了老两口心中的骄傲。

  刘玉芳说:“以前同村人家被水冲得盆都漂到炕上,早上出门赶上急雨,都迈不过河,只能住在半山腰。现在种了这么大一片林子后,水都没有了,冲到林子附近就不见了,再也不怕家里被淹了。”

  她又乐呵呵地说:“俺说话不扯谎,有一年刮龙卷风,上接天下接地的,把前面7队村民家房顶都卷了起来,远远看着可吓人了,可是到了俺家林子边上,风就没了,俺们队一点事都没有。你说这林子多管用。”

  “以前的白石砬子,现在不仅变成了树林,野生动物也都来了。进山的时候,野猪、獾子都能看见了,树林里来了很多鸟,还有人看到过狍子。”村民说。

  老两口说:

  “希望树能一直在这里长着”

  2013年,更让老赵开心的事来了,当地林业部门得知他的情况后,不仅给他颁发了林权证,还开始免费向他提供树苗。

  老赵说,最开始种树的时候,树苗都是自己买的,几毛钱一棵不便宜。后来承受不起了,就到镇上去打听树苗是怎么弄出来的,然后自己回来在地里试。虽然说树苗都是自己移栽出来的,但也是一笔费用,有了免费树苗,还能多种不少。

  对于未来树林的打算,赵连元和刘玉芳老两口早就想好了:“树啊,就让它们在这里长着吧,是不会卖的,只盼着以后还能多种点,别让其他人再遭水淹的罪,以后就捐给国家。人不能闲着,干活才没毛病,都看着种树得的实惠,就这么种下去。”

  10年过去了,粗粗细细的杨树已经成了一片树林,两位老人最喜欢天气好的时候,在林子里走走,用手摸摸树。他们笑着说:“这些就都跟俺儿子一样。”

  村民说:

  “曾觉得他们傻现在是佩服”

  与老两口家相邻几十米远的李大爷,是看着这10年怎么过来的。李大爷说:“最开始这两口人种树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都在看他们的笑话,别人都开荒种地他们种树,都觉得他们傻,也不信他们能在石头山上坚持下来,但老两口为了种树把积蓄都花差不多了,地都承包出去就为了种树,还能坚持10年,现在村里没人不佩服这老两口的。”

  富强村村干部告诉记者,10多年前,村民开荒的不少,但在这老两口的带动下,现在很多村民也都跟着开始种树。

  为了表彰两位老人做出的贡献,2014年6月牡丹江市精神文明办、宣传部授予赵连元“最美牡丹江人”称号,2015年阳明区宣传部授予赵连元“最美阳明人”称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