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今日头条新闻海口多个住宅小区电梯容不下救命担架 急救遇阻常见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新闻追踪 《海口4名保安秒变担架员从8楼抬下阿婆送上车》 记者走访海口多个住宅小区,发现急救遇阻情况屡见不鲜 小电梯容不下救命担架 急救医护人员为了赢取救治时间常变“担架员”多人患腰椎间盘突出 5月10日,《南国都市报》报道了海南大学桥西小区一位80

  新闻追踪

  《海口4名保安秒变担架员从8楼抬下阿婆送上车》

  记者走访海口多个住宅小区,发现急救遇阻情况屡见不鲜

  小电梯容不下救命担架

  急救医护人员为了赢取救治时间常变“担架员”多人患腰椎间盘突出

  5月10日,《南国都市报》报道了海南大学桥西小区一位80岁阿婆,突发高烧需急救,120救护车赶来后,急救担架进不了电梯,最终在小区4名保安的帮助下,用被子将阿婆抬下楼送医(见《海口4名保安秒变担架员从8楼抬下阿婆送上车》一文)。近日,记者走访海口市多个住宅小区发现,大部分电梯都偏小,救命担架难进入,急救遇阻的情况屡见不鲜。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洪旭


很多小区的电梯根本放不下1.8米长的担架。

  急救遇阻

  电梯太小担架进不了病人被迫从14楼抬下

  有保安的相救,海南大学桥西小区的八旬阿婆及时送医,目前已经脱离危险。但是电梯太小救命担架进不了的问题,引发我们深思。而这样的尴尬,海口市120急救中心的医生和护士却经常遇到。

  “我们平时出急诊,经常碰到担架挤不进电梯的情况。”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急救科副科长吴淑虹说,高层住宅电梯装不了担架,或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都是经常碰到急救遇阻的情况。

  今年3月底的一天,下午2点多。居住在海口市金垦路附近一小区的一位80岁阿公,突发心脏病需急救。接到求助后,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医生陈小妹和一名护士和司机,立即出发赶往事发小区。

  “到达后,我们给阿公检查,属于心肌梗死,心脏都停了。我们紧急做了心肺复苏的按压后,又恢复了。”陈小妹说,当时小区电梯也是偏小,铲式担架进不去,只能走楼梯,而阿公家里还没人帮忙抬。因为这位阿公是候鸟老人,一人在海南过冬,儿子都在东北,他请了一位保姆照顾生活。

  在找人帮忙的过程中,阿公由于血压高,做心电图时又一次晕倒,经急救又缓了过来。陈小妹说,当时实在找不到人,就把120救护车司机叫上楼,和护士、保姆等4人一起用担架将老人从14层楼梯,抬到楼下。

  “抬下楼后,我们都累得没力气了。”陈小妹说,幸运的是,将阿公送到海南省人民医院(秀英区)后得到了及时救治。

  记者走访

  住宅小区电梯普遍偏小常用救命担架难进去

  据介绍,目前海口市急救中心的急救担架的种类有铲式担架、脊柱担架、楼梯担架、软担架和轮椅。其中,楼梯担架和轮椅需要患者病情不严重且可以坐才使用。

  这些担架的规格为:铲式担架211×42×7cm,脊柱担架185×46×5cm,楼梯担架70×53×94cm,软担架210×75cm,救护车担架196×55×92cm。

  那么,海口市的住宅小区电梯大小如何,能否容下这些救命担架呢?近日,记者对海口多个住宅小区进行了走访。

  在海口市凤翔西路一小区,一栋24层高的住宅楼里有2部电梯,分别为货梯和客梯。经测量,发现电梯轿厢长约1.6米,宽约1.3米,对角约2米。1.85米长的脊柱担架能斜着放进去。而2.11米长的铲式担架,就不能进入。

  在椰海大道一个大型高层住宅小区,记者发现,该小区的电梯装了防护木板,电梯的容积相对变小,经用卷尺测量,电梯轿厢长约1.4米、宽约1.3米,对角约1.9米。

  在国兴大道一高档小区,虽然楼层达24层,但这里的电梯却更为狭小。电梯轿厢的最长边约1.4米,而宽约1.1米,对角线长还不到1.9米。

  在龙昆南路一个14层楼高的住宅小区,经用卷尺测量,电梯轿厢长约1.45、宽约1.3米,对角约1.93米。此外,该小区电梯口停放多辆电动车,遇到紧急救护时,影响通行。

  通过上述走访的小区的电梯数据来看,在急救中经常使用的铲式担架和救护车担架都很难进入电梯。

  电梯太小可能耽误救治医护人员常变“担架员”

  急救中心

  “急救人员工作量大,身体劳累,都是为救治病人赢取时间。”海口120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担架虽然能伸缩,但因为大部分电梯都偏小,遇到危重病人就不能指望靠伸缩进出电梯,就有可能延误病情。

  该负责人表示,住宅小区电梯偏小是个普遍性问题,担架一般很难直接放进去。如果把担架缩到最短,有的勉强可以放在对角线位置。海口市120急救中心,为了尽量方便患者急救,引进多种形式的急救担架,比如软担架就是近段时间才配备的。但脊柱有问题的患者、或骨折伤的患者,就不能用软担架,而只能平躺,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现在急救车出去,一般是3个人,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和一个司机,现在没有专门的担架员,抬担架主要靠患者家属。”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急救科副科长吴淑虹说,多数情况下,患者家属都会帮忙甚至找人帮忙抬担架,但也有患者家属不愿意抬担架,认为这是120急救医生和护士的事。

  “到达急救现场后,医生要开展急救工作,护士也要照顾病人和仪器,如果去抬担架了,会贻误救治时机。”吴淑虹说,在急救工作中,医生和护士变成担架员的情况经常有,目前海口市急救中心的急救医生和护士,有很多人因为长期负重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

  在海口市急救中心工作4年的陈医生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4月底的一天,半夜出诊救路边晕倒醉汉,反被对方踢了一脚,旧病复发让她躺了近10天,最近还在康复中。

  国家法规

  12层以上住宅应配可放担架电梯业内人士称难实现

  住宅楼的电梯,能否容下救命担架,其实国家也曾出台相关法规,但建筑行业内人士称难实现。

  2012年8月,国家住建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就联合发布了《住宅设计规范》,要求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然而,很多楼盘没有履行规定。”海口建筑行业内人士透露,电梯面积被列入公摊面积,如果电梯大了,就意味着公摊面积要变大,不少业主不能接受;大电梯耗材大,采购成本也会增加。

  “住宅小区的电梯,不可能建得像医院的那么大,《住宅设计规范》中,没明确规定大电梯的尺寸。”该业内人士称,对于住宅小区电梯的大小,也存在监管上的难题。

  那么,住宅小区电梯的轿厢尺寸是否有统一的规定?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海南是按照国家的规定来执行,具体由属地管理,比如海口市的住宅小区电梯规划设计,应由海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管理。而海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住宅小区电梯的轿厢大小,不在他们的监管范围。

  相关链接

  省成本开发商爱用小电梯

  既然电梯如此重要,开发商为何纷纷选用小电梯呢?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原因主要有三:其一,考虑到采购成本问题,电梯面积增加,载重量增加,装机功率需增加,耗材量大,采购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开发商成批采购成本随之增加;其二,至少配备一台担架梯,建造的电梯井可能一大一小,户型设计难度随之增加;其三,增大电梯井的空间,也就意味着增加楼层的公摊面积,业主将会考虑实际面积的减少,销售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开发商们在电梯大小设计方面往往选择“经济路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