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郑州八旬老太坐公交"上瘾" 从上班做到下班打发时间

发表于:2024-06-10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0日,8旬老太用坐车打发时间,高王涛是郑州快速公交公司B3路区间公交车的车长。早上6时许,天刚亮,冷风呼啸中高王涛已驾驶着公交车进入南三环大学路站,等候乘客上车。 6点37分,一位身穿红色棉袄,戴着两层帽子,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老太太从后门上车,引起了高

8旬老太用坐车打发时间,高王涛是郑州快速公交公司B3路区间公交车的车长。早上6时许,天刚亮,冷风呼啸中高王涛已驾驶着公交车进入南三环大学路站,等候乘客上车。
 
6点37分,一位身穿红色棉袄,戴着两层帽子,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老太太从后门上车,引起了高王涛的注意。1分钟后,公交车开始了一天的营运。
 
40多分钟后,这趟公交车停在了中州大道黄河路的终点站。待乘客逐一下车后,高王涛发现车后门靠窗处一位红衣乘客趴在正前方的椅背上,一动不动。
 
“这不是大清早发车时上车的那个老人嘛!不会是突发了什么疾患吧?”高王涛顿时吓出了一身汗,赶紧走到老人身边,听到的却是轻微的鼾声,原来老人只是睡着了。
 
老人被叫醒后,表现得很沉默,两眼向外看了看,却没有半点要下车的意思。“老人家,到终点站了,您该下车了。”听高王涛这么说,老人皱了下眉,连身子都没挪一下,答:“没到。”
 
高王涛见老人年事已高,脚边还放着三个鼓鼓囊囊的袋子,只得询问老人的目的地。老人称自己要去中原区大岗刘。“阿姨,您是想坐B3环线的吧?那这样,我再给您拉回南三环大学路站吧!”高王涛猜测老人是坐错了车。
 
10点30分,驾车跑了两个来回,高王涛发现,红衣老太太依然坐在车内。沟通再次以失败告终后,高王涛把车开进场区,快步走入调度室。“车上有个老太太,从早上6点多上车后就没下过车!对班下午交接可咋办?老人也不说具体住址,连送她回家都做不到!”高王涛说。
 
意外
 
车长、民警都认识这位“高老太”
 
几位公交车长闻讯跑到车上看。虽然老太太裹着棉衣,戴着帽子,“全副武装”,但几名车长一下认出来了:嘿!这老太太是老熟人啦!她家原住中原区小岗刘村,姓高,今年该有84岁了!
 
原来,这位老太太爱坐公交车,很多车长都拉过她。“情况都一样,只要上了车,就会坐到公交车停运,之后她的家人会来车站接她回家的。”一位女车长说。
 
大家再次将睡着的老人叫醒,表示此趟公交车已进入场区,暂时不会运行。老人显得有些不高兴,并表示有些饿。车长拿来两个烧饼和一杯水。起初,老人对大家的嘘寒问暖式交流很抗拒,慢慢才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老人有5个子女,现在和儿子在一起住,平日里喜欢一个人出门溜达。
 
公交车长苏会超说:“这高老太太我四年前就拉过她,当时我还在开215路,她胸前挂的老年公交卡,背面有亲属的联系方式。等公交车靠站要下班时,她会把公交卡递给你,然后你给她亲属打电话,很快她儿子就会赶来接她。”这位车长表示,老人只要在车上,车长便要密切关注她的情况,生怕出现什么闪失。“好在老人的身子骨硬朗!再说老年人多走走也是好事,能看看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比总憋在一道门里强!”
 
10点40分,高王涛拨打了报警电话。几分钟后辖区派出所的两位民警赶到了现场。
 
和老人一打照面,洁云路派出所的民警张爱军也乐了:“这不是高老太太嘛!又让车长发愁了吧?我们接警也不是头一回了!”
随后,民警与老太太的儿子取得联系。原来高老太的爱人6年前去世。多年居住的小岗刘村拆迁后,姐弟们四散在城区各处居住。“那时开始,母亲就爱一个人外出转悠。”高老太的儿子表示,即便自己马上去接母亲回家,母亲还是会去坐另外一趟公交车,“不如就顺着她,让她坐公交吧!等末班车停运后,我会去接她的!”
 
“坐公交打发时间看似做法有些奇葩,实质上却是老人满足自我心理需求的一种方式。”郑州公交四公司一车队副书记陈卫历告诉记者,她所在的车队也曾遇到过“高老太”,“公交属于相对缓慢的出行方式,有些对家缺乏归属感的老人最不吝惜的就是时间,坐公交一方面能打发时间,一方面又能轻松融入一个相对封闭而热闹的环境中,也有随时和陌生人展开对话的几率,能够缓解老人的孤独感。当然,我觉得子女们应该更关心父母的精神需求,最好让父母有自己的兴趣圈子,让‘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走进现实。”
 
“对老年人还是多些宽容和理解吧!”郑州市民王女士表示,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相应的公共服务需要制度上的“补血”。“拿我们的城市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少适合高老太们去的地方,为老年人提供的活动场所和公共空间还不够多。郑东新区虽然环境优美,但老人一个人坐在湖边难免孤单。另一方面,老人家也要自己学会找乐,种花养鸟写字读书,只要老人家自己过得有滋有味,就是整个社会的福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