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74岁老人被称“活字典” 真相竟是怕患老年痴呆

发表于:2024-06-10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0日,74岁老人王铁铭是吉林市船营区黄旗街道家园社区居民。9日上午,新文化记者来到他家,他正在桌子上默写汉字,旁边放着一本已经明显老旧的1992年版的《新华字典》。 记者提出测试,老人爽快答应。记者随口说第158页,老人不假思索,提笔就在纸上写栝緺騧鸹呱等

74岁老人王铁铭是吉林市船营区黄旗街道家园社区居民。9日上午,新文化记者来到他家,他正在桌子上默写汉字,旁边放着一本已经明显老旧的1992年版的《新华字典》。
 
记者提出测试,老人爽快答应。记者随口说第158页,老人不假思索,提笔就在纸上写“栝”“緺”“騧”“鸹”“呱”等字,在“卦”和“诖”之间,他还划了一个斜杠。“这页一共14个字,斜杠的地方,是字典中间的分隔线。”记者翻开字典的第158页,对照字数、字序,老人写得分毫不差。
 
随后,记者又随口说了一个363页,老人写出“朴”开头、“撇”结尾的17个字。再次与字典对照,依然准确无误。
 
默写字典用了近5000张纸
 
说起这项才艺,王铁铭笑着说,他并非记忆力惊人,相反,退休后,记忆力大不如前。“我担心往下发展我可能会健忘,更严重的就是老年痴呆。”他记得有一年看春晚,有人表演了背字典的才艺,他当时也有这个梦想。为了保持记忆力,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把家里那本1992年出版的《新华字典》找出来,2012年元旦过后,他开始背起了字典。
 
王铁铭说,该字典共634页,收纳了11157个字。“字与字之间没有关联性,既枯燥又难记。常用字大约3500个,剩下都是生僻字,以前根本没接触过,经常记不住笔画。没办法,就得下苦功夫。我从头开始,一页页抄写,直到把一页上的汉字全部默写下来,才翻下一页。”
 
老人家的桌上有一沓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老人说,他花了四年多时间,用了近5000张纸,才记住该字典上所有汉字。每当有客人听说他能默写字典时,都情不自禁要想考考他,就这样,“活字典”的名号被传开了。
 
梦想上春晚挑战
 
王铁铭的妻子、73岁的高翔说,老伴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也不愿意出门。“我们一起去三亚玩,可他到了苏州,就说没意思,自己回家了,要继续研究字典。”高翔说,这几年,老伴翻烂了三四本字典。担心以后买不到1992年出版的,女儿便将字典扫描,上传到了电脑上。
 
记者再次测试了一下,询问他“新”“文”“化”“报”四个字分别在字典哪一页,老人逐一说出页码,记者翻看字典,都非常准确。老人说:“我打算再用三年时间,记住任何一个字在字典上的页数。等练好以后,想上春晚挑战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