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硬气!儿子车祸离世留下一身债 77岁老人两年多还完330万

发表于:2024-06-11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11日,杜长胜往手心哈了口气,然后扛起一包面粉,往一旁的推车上送去。忽然,他觉得一阵头晕,于是猛地将面粉袋放下,然后靠在车把手上大口喘气。 最近老觉得头晕。杜长胜尴尬地笑笑。现代快报记者今年1月份来到杜长胜家中。他说,前一天刚刚在医院做了全身检查,

杜长胜往手心哈了口气,然后扛起一包面粉,往一旁的推车上送去。忽然,他觉得一阵头晕,于是猛地将面粉袋放下,然后靠在车把手上大口喘气。

  “最近老觉得头晕。”杜长胜尴尬地笑笑。现代快报记者今年1月份来到杜长胜家中。他说,前一天刚刚在医院做了全身检查,正忐忑地等体检结果。“岁数大了,还像以前那么干,身体哪行啊!”他嘴上说着,却又弯下腰打算再试一次。

  面条作坊的老板是杜长胜的小儿子杜辉。说是“帮忙”,但老人却硬是跟一帮小伙子干同样的活。今年已经77岁的杜长胜,每天6点起床干活,晚上6点收工,除了吃饭,几乎不休息。“每天来来回回装卸面粉,大概有六七千斤。”

  为建这个面条作坊,杜辉欠下近60万外债。“趁着还能干,我多干点,早点把这个钱还上。”杜长胜说,他一点也不担心这笔账会“黄”。

  他的自信是有原因的,几年前,大儿子杜存平和大儿媳妇朱燕丽先后遭遇车祸去世,家里刚建好的厂房欠下了330万元债务。面对这样的“绝境”,年过七旬的他卖了厂房,又卖了住的房子,再加上积蓄,替大儿子还清了债务。

  四处筹钱的那一年,杜长胜没事就一根接一根地抽烟,饭也吃不下,曾在一个月里瘦了三十斤。但是,他说自己从来没想过赖账。“借钱给我,就是说人家信得过我,我不还钱,良心上过不去。”

  77岁老人每天搬运六七千斤面粉

  两年多时间,替大儿子还上330万

  在睢宁县梁集镇,杜长胜算是个能人。早在30多年前,他便从镇上的一位浙江师傅那里学会了做挂面的手艺。靠着一间小作坊,他养活了一家老小。

  大儿子杜存平十几岁时便跟着他学做挂面。2009年,杜存平决定大干一场,成立一家面业公司。全家算了一笔账,租地、建厂起码要四百万,而杜存平的手里只有不到一百万元。靠着多年在村里积攒下的人缘,杜存平找乡邻陆续凑齐了建厂费用。

  没想到,2010年11月28日,杜存平遭遇车祸当场身亡。

  大儿子的离世给了杜长胜重创,不过,他还得带着儿媳继续打理面条厂。“停不下来,也不能停下来。”杜长胜说,大儿子欠了300多万元债务,如果自己不继续开厂,对债主没法交代。祸不单行,2012年9月,大儿媳又因为车祸去世。

  杜长胜算了下,共欠了330万元。“看到这个数字,当时有点蒙。”但是他没有犹豫,“我告诉那些债主,我老杜一定把钱还上。”

  怎么还?总价超过400万的厂房,160万处理掉,县城的房子、儿媳的死亡赔偿金加上家里的拆迁补偿款,他就这样把钱凑够了。

  看着儿子儿媳妇的厂房,杜长胜心里常常一阵酸楚。“舍不得,当然舍不得,能咋样?欠人家钱就得还,再舍不得也得卖了。”

  2013年5月1日,杜长胜还上了最后一笔8万元的欠款。债主取完钱的那天,杜长胜觉得,自己出来进去“腰杆都直了”。“一口气松了,儿子儿媳也能心安。”

  姜兆庆在梁集镇上开了一家小饭店,几年前,他将85000元现金交到了正在四处筹钱的杜存平手里。他曾一度“不指望”这笔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几个月后,杜长胜便通知他去拿钱。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杜家的二十多位债主陆续接到了杜长胜的通知。按照农村的惯例,借钱要收利息。可是,到了还钱时,所有的债主像商量好了似的,没有一个人要利息。

  “一开始都不信他能还上本金,后来才知道他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姜兆庆说,杜长胜的行为让他觉得不可想象。“一般人哪能做得到?就这样的人咱还管人家要利息?”

  “人家不要,咱心里得有数,以后有钱得报答人家。”杜长胜说,愿意借钱给自己的,都是自家的恩人。“谁的钱都是流汗赚来的,都不容易,不能让人家寒了心。”

  如今的杜长胜,住在小儿子面条作坊的院子里。尽管已经没有债务,他依然保持着非常简单的生活方式。“这个,咸菜,自家腌的。”杜长胜向现代快报记者“展示”自己的午饭。一碗咸菜,一碗大白菜,加上半锅面条,便是他的午餐。

  在儿子杜辉眼里,父亲就是他最好的教材。“从小就教育我们,哪怕自己吃苦,也不能欠别人的。”如今,杜辉只想扩大销路,早点把欠的外债还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