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汽车网

外出旅游房子遭铲开发商称拆错了 盘点十大奇拆案例

发表于:2024-06-02 作者:29汽车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2日,四川在线报道,12月1日早上7点,四川德阳市民徐勇来到岳母家,发现头天晚上还在的一楼一底的房子变成了一片废墟。事发时64岁房主何显秀正在贵州旅游。开发商拆迁负责人表示,本来是拆邻居,结果施工人员拆错了,他们道歉并愿意协商赔偿。 原标题:老人外出旅

四川在线报道,12月1日早上7点,四川德阳市民徐勇来到岳母家,发现头天晚上还在的一楼一底的房子变成了一片废墟。事发时64岁房主何显秀正在贵州旅游。开发商拆迁负责人表示,本来是拆邻居,结果施工人员拆错了,他们道歉并愿意协商赔偿。
老人外出旅游房子遭铲平

  原标题:老人外出旅游房子遭铲平 开发商称拆错了

 

外出旅游房子遭铲,一夜之间无家可归:12月1日早上7点,四川德阳市民徐勇来到岳母家,发现头天晚上还在的一楼一底的房子变成了一片废墟。事发时64岁房主何显秀正在贵州旅游。开发商拆迁负责人表示对“外出旅游房子遭铲”负责,本来是拆邻居,结果施工人员拆错了,他们道歉并愿意协商赔偿。

说到拆迁,我们很容易想起前些年接连不断的强拆事件。一起来回顾下。遇到外出旅游房子遭铲这样的乌龙事件,我们又该如何维权?

在这个寸土寸金的时代里,开发商们纷纷盯向了城市更新这个大蛋糕,就深圳而言,据深圳市规土委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深圳旧改进入快车道,如今全城已批准纳入城市更新计划的项目达407个,总用地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已实施的项目达100项,占比约为19%。而如今旧改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则是,业主、开发商、政府很难达成三方均非常满意的协议,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类奇葩问题阻碍旧改进度。下面,小编将为大家盘点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十大奇拆案例,看看三方都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外出旅游房子遭铲 组图盘点无良开发商强拆绝招

  1.“株连”拆:父亲不同意拆迁 连累女儿丢饭碗

2008年7月,开封市元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第二人民医院后街这一地块进行开发,建成后的小高层住宅均价在每平方米2800元左右。由于每平方米不到1000元的补偿与开封目前3000元左右的房价相差甚大,动迁工作进展缓慢。因赔偿谈不妥,周丹父亲不愿签约,周丹为此被医院停职,并要求要求她全脱产做父母的动迁工作,其五月份的工资也被单位扣下,医院称何时做通(父母的工作)何时给。据悉,这并不是个例。在开封市的旧城改造中,让公职人员停职停薪做亲属的动迁工作近乎成为了一种政策。为了免受“株连”,甚至有人与父母脱离关系。

外出旅游房子遭铲 组图盘点无良开发商强拆绝招

  2.牛拆:深圳最牛钉子户 获千万赔偿金

2008年1月,在深圳蔡屋围改造中,惊现获赔天价钉子户。虽然相关部门已获法院强制拆迁裁决书,但或因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禁止行政命令强制拆迁,最后政府部门满足了钉子户无理的赔偿要求,不仅相当于按当时房价赔偿,对于超出480平外的299.81平违建面积也给予了赔偿,最终户主获赔千万赔偿金。

外出旅游房子遭铲 组图盘点无良开发商强拆绝招

  3.无耻拆:旧改十年回迁无门 开发商状告业主

2012年6月,珠海夏村改造历经10年,原户主回迁无门,而当时开发商非法集资,出售楼花,一百多名购买了楼花的业主始终无法交楼,还被开发商状告上法庭。

当时,作为原告的开发商珠海市中广置业有限公司称,自己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为获取巨额房款而向被告许诺出售房产,被告在明知原告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向原告提供房款,原告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非法集资行为,因此按照《合同法》相关规定,双方协议应为无效,而因该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据悉,该案最后移交至珠海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涉嫌公司内部非法斗争。

外出旅游房子遭铲 组图盘点无良开发商强拆绝招

  4.骗拆:业主未获补偿房子已建成

2014年5月27日,老郑向新浪乐居爆料,在至今手握房产证和土地证的情况下,这栋老屋却在四年前就被一家当地开发商拆除了,自己没有收到任何拆迁补偿。当地区政府也以公函确认地块内“已拆迁、补赔偿完毕”,并通过看似合规的法定程序进行了土地出让,走完了规划许可、建设许可等程序。现在,“新业主”的商业建筑基本完工了,两年前向老郑允诺的拆迁补偿却仍未兑现。

外出旅游房子遭铲 组图盘点无良开发商强拆绝招

  5.夜拆:300人夜拆钉子户 两住户受伤

2013年,300多人趁着夜色,手持棍棒,开着两台挖机强行拆除了穿金路383号,在转移屋内5位居民时,双方发生冲突,导致屋内一对母子受伤。据房主周义信介绍,这栋房子是他从村民处购买,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齐全,但早在一年前便被断水断电。而在事发后,开发商表示其并不知情,是由于清理该处的土石方公司在不清楚是否签约同意拆迁的情况下,不慎挖了该户围墙,以致出现强拆局面。

外出旅游房子遭铲 组图盘点无良开发商强拆绝招

6.荒谬拆:最离谱钉子户提出赔钱给他买地皮建房子

2009年,海口海甸二东路旧城改造,当时,政府实行的安置方式大致是:拆除居民原有住房按2371元/平方米进行回扣,等旧城改造完毕,再按1:1的比例进行安置,原来拆了100平方米的安置100平方米的住房。安置房按2371元/平方米进行结算。一楼房业主过高要求被拒绝后反对拆迁,称补偿应按市场价19800元/平方米进行,甚至还离谱要求拆迁办的工作人员给他买地皮盖房子。

外出旅游房子遭铲 组图盘点无良开发商强拆绝招

  7.慢拆:海口一旧改项目22年未开发

2014年4月,有报道称海口一旧改项目圈地22年仍未开发。开发商称一户据拆导致,但该户表示开发商有逼拆行为,还多次恐吓伤及家人,并不是赔偿问题。不少签约居民大喊不公平。

外出旅游房子遭铲 组图盘点无良开发商强拆绝招

  8.偷拆:出门十分钟 回来一片废墟

2010年,因拆迁补偿费用一直没有谈妥,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的老何家成了“钉子户”。担心遭到强拆,全家人便轮流坚守“阵地”。哪知道前天晚上亲戚住院,他们去看望,在离开的短短十分钟内,房子几乎成了一片废墟。事发后,投拆队伍已逃之夭夭,老何一家仍不清楚幕后主使者到底是谁。

外出旅游房子遭铲 组图盘点无良开发商强拆绝招

  9.绕拆:北京曙光西路临时通车曲线绕过“钉子户”

北京曙光西路由于拆迁问题一直未解决,工程始终不能正式完工。但为满足社会需要,故曲线绕过“钉子户”,临时通车。直到2011年12月15日,北京朝阳区曙光西路与太阳宫南街交汇处,两户坚守8年之久的“钉子户”被强制拆除,两户的拆迁补偿协议还未达成一致。

近年来,因征地而起的流血冲突事件屡屡进入公众视线,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梳理了部分让人瞠目结舌的案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暴力拆迁事件背后,有着事关开发商、当地政府的暴利作祟。

盘点一:那些“极尽能事”的拆迁

胆大妄为:在强拆事件中,被拆一方中有人被火烧死、被铲车碾死、被活埋、被打死的事件都曾被新闻媒体曝光。2010年10月底,复旦博士孟建伟的父亲孟福贵因遭遇暴力拆迁被害。而同时被打伤的邻居武文元,左手四个指头被打断,全身多处瘀青。孟建伟记下了武文元的回忆:“10月30日凌晨2时左右,孟福贵听到有人用挖土机推他家后墙,就来把他叫醒,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有十来个人翻墙进入院中,把两人打倒在地……”

用亲情人伦攻下“钉子户”:据2013年10月央广网《中国之声》报道,因婆婆为拆迁对象,湖南长沙市天心区的小学教师谭双喜收到区教育局通知,将其调往拆迁指挥部工作,直至婆婆签订拆迁协议。用行政命令逼迫公职人员利用亲情人伦攻下家族中的“钉子户”,这种成效显著的手段可谓费尽心机。

突然袭击“拆你没商量”:据2010年5月央视《新闻1+1》报道,淮安一户人家的两位老人在大白天被一群人强行拖到室外,自家190平方米左右的3层楼房随即被强拆,最后却得到一句“拆错了”的回复。

强行带走异地丢弃:2010年10月,年过六旬的合肥市民赵良芝正在家门口洗衣服,突然被几个年轻小伙强行拖上一辆汽车后丢弃在城外,身无分文的赵良芝在路人帮助下回到家后,发现自己的家已经被拆得面目全非。

盘点二:那些和拆迁有关的官员绰号

“拆走一头牛,赔了一只鸡”,一些地方暴力拆迁的最大动力就是暴利。从以往的案例来看,一些具体实施拆迁的单位之所以能“拆出一条血路”,不是因为他们太“勇敢”,而是身后有当地官员在壮胆。这些年,多名地方主政官员的绰号都与拆迁、城建有关,而他们的辖区也成为强拆冲突事件的高发区。

人物一:“李拆城”。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2009年11月,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金华村村民唐福珍,在面对政府不断逼近的破拆队伍时,一次次举起油桶,把汽油浇在身上,要求停止强拆,对话协商解决拆迁争议,但是拆迁方并没有理会,最终唐福珍选择了在自家天台上“自焚”。而当时的成都市领导就是因为大力推进拆迁而被坊间称为“李拆城”的李春城。

人物二:“季挖挖”。被老百姓称为“季挖挖”的原南京市长季建业,在他主政南京的几年内,满城开挖,把六朝古都变成了个大工地。《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面对“季挖挖”的责骂和高压,有些区县干部只能将任务层层分解,一级压一级,限时限量完成。一些强拆项目,甚至提出底线是“只要不死人,不死在现场,什么手段都能用。”

人物三:“孙善扒”。据《财经》杂志报道,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孙善武在担任洛阳市领导时,强势推进旧城改造,“别人不好拆迁的地方,只要孙善武一去,就很快拆光了”,因此被群众称为“孙善扒”。而在扒房的过程中,因管理不善,九朝古都的不少文物建筑都被破坏,而洛南地区4万亩耕地被建成了行政区和商品房。

盘点三:那些“我伙立呆”的拆迁雷语

无悔派:四川成都金华村唐福珍案中曾遭停职后又官复原职的成都市执法部门一官员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说:“唐福珍自焚是一个法盲的悲剧”;“我对唐福珍不存在歉意……在法律面前不应该有歉意”;“所做的一切只是在执行和捍卫法律。”

推理派: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天津市宁河县一官员劝说小学老师张熙玲接受拆迁时说:“你以为浇了汽油,领导就免职了?你浇了汽油,你儿子缺了妈妈,你爸爸缺了儿媳妇。你算过这账了吗?把谁处理了?处理了又到别的地方去了。”

“傲娇”派:辖区一合法民宅遭遇强拆,面对《城市晚报》记者采访,长春市高新区拆迁办一官员却训斥记者道:“你应该报道高新区如何发展,应该报道老百姓是如何为难政府、刁难和敲诈政府,应该报道老百姓如何不配合拆迁……”万载县委书记对学者于建嵘说:“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理直气壮”?有评论就指出,针对暴力拆迁的问责级别低、处罚一阵风、上面有人保是三大原因。地方政府的拆迁步伐很少因强拆冲突而放慢,从上到下都要求具体执行拆迁者要有执行力度和效率,很少强调依法执行。拆迁不力者屡屡被问责,而强势拆迁的官员还会被认为“有魄力”,“拆出人命的地方,涉事官员大都还在”的现实情况,让人们不由地深深叹息。

 

 

0